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福晶科技股吧 > 小心触雷!此股20元以上是减持区 返回上一页

小心触雷!此股20元以上是减持区

党苓子

(发表于: 福晶科技股吧   更新时间: )
小心触雷!此股20元以上是减持区

摘要:从价格上,20以上是减持区,更高的空间完全取决于市场对概念的追逐热度;在运作主体上,物构所没什么希望,国科控股可以想象,但后者目前没有太多介入,要有股份或人员的变动才是重点关注的时机。

 

1,  大股东介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简称福建物构所)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院士创建于1960年。是中科院A级研究所。 

  福建物构所定位于注重原创基础研究,加强变革创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多年来面向国家重大与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注重原创基础研究,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引领国际结构化学和光电晶体材料学科发展,创建物质科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实现目标导向的新材料理论设计和定向合成;谋划创新需求驱动的学科布局,以结构化学和光电材料优势带动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装备制造等相关学科发展。 

   福建物构所以中科院实施的“率先行动”计划为主线,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工程产业化”三者互相支持、良性互动的科技创新体制。

 

福建物构所正加快改革创新发展,加快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以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三位一体”为战略使命,进一步完善“前沿科学—变革技术—产业示范”科技创新价值链,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着力建设卓越创新中心,建立健全与重大产出导向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建成为国际材料科学前沿的原创成果基地、新兴产业与变革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基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成为从原创基础研究到变革创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典范;成为国际一流的物质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 

  在中国科学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科技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民生,通过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做出重大创新贡献。 

   物构所在去年9月份的11快多增持45万股,但在14年减持1千多万股,价格约为10快多。在15年牛市高点时并没有动作,可能在14年真的是缺钱所致。

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工程产业化’、‘前沿科学—变革技术—产业示范’,看院所的定位,科研为主(中科院也不可能以别的为主),产业方面只是用于科研的落地,最多占三分之一。

 

2,  高管介绍

董事会5个董事都是福建物构所出身的,物构所虽然占比26.61%,但董事会牢牢把持。

董事长陈辉,虽然有物构所的背景,但主要在于‘中科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的背景(即国科控股)。

 

相关资料:

国科控股召开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培训研讨会

陈辉博士以福晶科技等公司为案例,通过介绍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保护和专利维权,强调了技术创新与技术经营对高科技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对会议代表提出的问题与困惑给予详细的解答。

陈辉目前持股三百多万,是原始股东,初始795万股。15年6月11日,在22块多的减持125万股很坚决果断。那两天三个高管也是三个原始股东都在减持。不过陈辉在14年初的8块几减持166万。

陈辉06年起就是董事长,从08年上市,没有增发、重组过,运作能力乏善可陈。真的只是监管上市公司,没有什么太多想法。

 

董事兼总经理谢发利,曾任物构所晶体材料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1991年起历任开发公司销售开发部主任,开发公司总经理,福晶有限董事兼总经理。开发公司就是福晶科技的前身,谢发利是物构所在福晶科技的利益代表和元老。当然现任物构所所长曹荣也是福晶科技的董事也是利益代表。

谢发利也是原始股东,目前持有三百多万,15年6月减持几次,大约80多万。不过在9月份在10块多增持三十多万。

 

监管和被监管的自古就不是很对付,但陈和谢二人合作近10年,也没闹出什么矛盾。股吧有人提及过两者有矛盾,但没更为具体的信息。

 

总结:以上看,大股东、高管没什么大的想法,就是股价涨上去就套现,但也只是利用市场转暖,自身不是很愿意动作

 

3,  名义监管者:国科控股的的运作思路和路径

名义大股东是福建物构所,但资产运作的主要看国科控股,典型的地方诸侯与中央的关系。目前在福建物构所这一方,看不到福晶科技新的思路,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国企改革、院所改革的推进,可能会形成福晶科技的新的炒作模式,那就是国科控股真正掌控福晶科技。下面分析下国科控股的思路和路径

国科控股打造新兴产业航母(创新驱动发展)

据国科控股董事长吴乐斌介绍,《联动创新纲要》将分两个阶段实施,时间节点分别为2020年和2030年。在第一阶段,国科控股将基本形成联动创新的结构框架和战略布局,搭建起从知识海洋到资本海洋间的运河体系,力争年营业收入由目前的近3000亿元增加到6000亿元,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在第二阶段,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三链联动,使国科控股成为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金融控股集团。

为实现上述目标,国科控股将采取九大举措,包括:打造协同联动的投资平台,引领和推动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实现国科控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业务板块集合上市,与旗下其他上市企业呼应,构建国际化融资平台;推动发展科技投资保险,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组建科技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间接融资支持;以行业冠军企业为主导,组建“创新链、产业链嫁接联盟”;推动建设新型孵化器和“投资人超市”等。

 

国科控股:正打造“三子两米一气体”国际领先产业

国科控股是中国科学院的国有独资企业,目前拥有持股企业逾30家、监管企业680多家。

据吴乐斌介绍,“三子”分别是量子通信、光子产业、离子医疗,“两米”是纳米印刷和低蛋白大米,而“新气体产业链已成为产业、资本、创新三链联动推动具体产业发展的典型。”

 

评:福晶科技属于光子产业,再加上国科控股监管企业有680多家,肯定不可能每家都有一位国科控股背景的董事长。如此看来福晶科技纳可能已经包含或将来会包含在国科控股打造新兴产业航母之内,当然没有太多信息证明福晶科技会是重点扶持对象。

去年6月份,牛市行情下市场曾经想象过福晶科技对国科控股战略布局的呼应,至少目前国科控股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监管者,只是在顶层设计有过规划,没有太具体的动作,可能也在等中央层面的具体改革的落地,包括国资改革、院所改革等等。因此福晶科技暂时看不到国科控股带来的实质影响。

 

4,公司自身的思路

我国是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晶体生长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LBO、BBO非线性光学晶体及其元器件的生产企业,子公司青岛海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KTP非线性光学晶体供应商,在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生长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近年来,国内虽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但是因为公司所处行业因其固有的特性,存在品牌、技术、规模、人才、研发等行业壁垒,同行业竞争对手普遍规模都很小,而且产业链不完整,因此对公司的发展总体上影响还比较小。

 

评:一是全球领先,二是同行业竞争对手弱。没有必要去并购同行、产业链上下游等。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光电子晶体元器件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精湛的工艺技术、良好的客户基础、享誉业内的品牌,公司将以此为基础,按照“材料——元件——组件——器件”的产业路径,继续加大人才和研发投入,持续开展新品种开发、产品升级和工艺改进活动,形成“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的阶梯发展模式。在巩固和发展非线性光学晶体元器件、激光晶体元器件、激光光学元器件现有业务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材料和元器件的发展,朝着“全球激光领域晶体及光学元器件的领导者”的愿景目标前进。

 

评: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似乎连物构所的支持都不需要。

 

5,结论

一个慢公司,有很好的技术基础,没有什么生存危机。估计顶多应景科研院所改革,但这个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难度一样大。

但因为属于实打实的高科技,市场非常热衷其概念炒作,也经常能绑定中科院、国科控股的一些动作。

但经过以上分析该股从价格上,20以上是减持区,更高的空间完全取决于市场对概念的追逐热度;在运作主体上,物构所没什么希望,国科控股可以想象,但后者目前没有太多介入,要有股份或人员的变动才是重点关注的时机。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尤香桶
    套牢盘不卖,主力急了
    2016-01-22 16:08:21

    回复

  • 钱以
    都是一批伪博士,没有实用性的高科技研发。光拿钱不干事,破10元是必须的。
    2016-01-23 09:50:05

    回复

  • 葛斤
    主力早没了
    2016-01-23 18:08:59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