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创耀科技股吧 > 为未来而梦想,芯片里的家国情怀 “创达特(创耀科技前身)”创始人谭耀龙博士专 返回上一页

为未来而梦想,芯片里的家国情怀 “创达特(创耀科技前身)”创始人谭耀龙博士专

师分

(发表于: 创耀科技股吧   更新时间: 2023-07-12 19:33:27)
为未来而梦想,芯片里的家国情怀 “创达特(创耀科技前身)”创始人谭耀龙博士专

       前言:创达特科技,作为业界领先的宽带接入和智能家庭通信核心芯片设计公司,于2005年创立于美国硅谷,2006年底落户扎根于中国,致力于提高中国乃至世界宽带接入的整体生态系统和产业链。

 

       江南秀水,烟雨朦胧,初夏时节,在创达特本部,我们有幸和创达特科技创始人谭耀龙博士进行了一场酣畅交心的访谈。

 

       谭博士有着知识分子的儒雅气质,骨子里蕴藏着企业家的胸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高科技领域二十年创业风云,归去来,不变的家国情怀,对中国未来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期许和忧思,对创业具有独有的见解和志向。访谈中其高屋建瓴的思想,敢为人先、志存高远的家国情怀,做芯片踏实稳健、一丝不苟的极致追求让我们真正领略到海归企业家创业成功的真谛。

 

 

硅谷归来,种下一个梦

 

       初次见面,轻松问起回国缘由,谭博士娓娓道来:“大约在06年底,我们回来了,开始尝试项目合作。其实那个时候想法很简单。当时的中国,非常缺乏半导体也就是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就很想、也觉得有机会在中国自己的土壤上让它生根发芽。其实并没有过多去考虑土壤和环境。就是一颗赤子之心吧。

 

       “就好像一个笑话,一个人跑到一个地方,看到很多人没穿鞋子,就想,鞋子是个好东西。我就想让本地的人也穿上鞋子。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种理念。”

 

       他笑道,“客观而言,这就是做商人和做技术、做企业家的不同。商人会考虑最好的时机点,成本投入在哪块最有效。而企业家,往往就是做事凭着一股子热情。”

感恩相逢遇知音

 

       言谈中,谭博士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多年前的故事。他回忆到,“2006年,最早回国的时候,我随身提着个蓝色的大箱子,里面装满了电话线和几块板子。为了把演示环境搭起来展示给人看。那个时候速率才几兆嘛,你看这个技术能跑100M的速率,性能是很强大的。

 

       谭博士饶有兴致地比划,“我就是这样拿着那么大的一个东西从美国扛回来,当时就专门给我的投资者凯风创投赵贵宾先生做了演示。”

 

       看了演示效果,感觉这个产品是有机会的。他就这样投给我们天使轮。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四轮融资,但这个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很难忘。就这样风风雨雨一路并肩走来,很感恩。说完,他平静深邃地望了望窗外。

 

筑梦师的困惑

       随即我们敞开话题,谈到一路走来,有没有什么困难与迷惑。 

       谭博士微微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肯定道,“困难很多,迷惑不少”。 

       “实际上真正回来之后,才发现国内土壤不太好,必须花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去填充肥料。慢慢地耐心地对土壤进行培养,首先就是人才培训。在培养工程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远远不简单。那时候真感慨:中国的工程师真不适合做芯片。” 

       谭博士停顿了片刻,表情变得严肃,“做集成电路是很严谨的。硬件本身成本很高,只有一次机会,它不像软件可以修改。这就要求所有的工程师及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极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颗责任心。”

 

       “那段时间,国内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这个中的风险,往往眼高手低。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要不断同那种过得去的思想做斗争。为了让他们认识到不足,要专门找测试人员,通过真正的失败让工程师亲眼看到损失有多大。如此这般试错的代价才慢慢让他们意识到,做集成电路是要百分百做到要求的规格。否则,就是造了一堆垃圾出来。”

 

       谭博士又一次望向窗外,回顾道。

 

       “到了2011年,2012年,芯片产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那时候土壤清的差不多了,已经具备了行业意识,海外人才也开始回流。这个行业创业在2012年前后是最好的。但反过来思考,从机会成本的角度,你进入的不早,也就失去了那些机会。我们进的早,代价高,机会也相对更多。

不抛弃不放弃

 

       回顾创业历程,谭博士意犹未尽,坦然地谈起了一路的泥泞和艰辛。他说,“从2005年公司初创到2011年,这个路,七年走下来,投入和产出一定是不成正比的。失败的项目比成功的项目多。但永远不要说过去怎么能走得更好,可能在过去的时间点根本就没机会更好,在那时只能这么做。”

 

       谭博士认为“企业需要战略,投资更要有战略的远见卓识。投资取决于团队的理念和胆识。对于战略投资人来说,做生意如果没有利益,为什么要纯粹给你投资呢。同样的财务数据看你怎么去看待,能否预见到未来的格局。等到财务数据真正体现的时候,机会就已经不是现在的机会了,那个时候,估值、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说战略合作方,远远胜过钱的重要性。战略资源运用得好,可能越做越大,因为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平台。”

 

       “作为创业者,一旦开始,就必须扛着所有。不管怎样,都得把这个牌坚持打下去。中间谁都能抛弃你,就是你不能抛弃自己。战略投资者与你一路并肩同行,不抛弃不放弃,就更有感激之心,更有激情更有力量去面对市场。因此,做企业和做投资都应该有一个战略的概念,坚持不放弃。”

 

凯风眼里的老谭

       赵贵宾先生至今对第一次遇到谭博士的经历记忆犹新,他笑说,当时看了演示系统,就觉得可以干。投资首先要有方向,投的东西未来要有市场机会,另一个就是人要觉得靠谱。第一感觉很有眼缘,可能是英雄惜英雄吧,就聊了有一个半小时。

 

       其实当时美国有一个投资机构,愿意投资500万美元给他。我就觉得这个人他愿意把美国那边优厚的条件放弃了,牺牲很多来国内创业、扎根。从这一点上就值得去投他,帮他实现梦想。

创业艰难百战多

 

       创业注定是段孤独的旅程。在谭博士看来,“在创业的过程中,能有人愿意跟你走下来,就已经挺不容易了。其实很多机会,不是投资人看不到,而是愿不愿意承担一定风险。有些人就是希望创始人能把风险控制到零。”

 

       “作为创始人,我算是幸运的,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投资人。很多投资人投了钱,也关心企业未来发展,但真正遇到难点拐点,愿意跟你一起扛风险、一起去打拼,甚至风雨同舟、一起走下去的少之又少。” 

       “赵贵宾先生真的跟着你一起打拼,相信你能做成,按照这个理念来和你交流,关系一直这样处下来,亦师亦友。投资者和创业者在理念上的志同道合是最重要的力量!在资本角逐的战场,不过分看重投资回报率,带着风险和企业一起拼搏,这样的投资者需要胆识、眼光和大局观的三者结合。”

芯片的“动力”是文化和创新

 

       话题进行到芯片行业的发展现状、行业预测。谭博士眉头微皱,陷入沉思。“为什么国内集成电路难做,跟我们的工程师文化有很大关系。心态浮躁就很难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而芯片制造又要求你必须追求极致,做到极致。国内做系统、做软件的公司反而容易成功,因为它的试错成本低,可以反复试错,修正。而做芯片,机会只留给真正有能力追求极致的人。说到底,就是文化的问题。”

 

       谭博士补充道:“另一方面,芯片制造又属于创造性的。归根结底依靠人的创新突破意识。这就涉及到人才培养的问题。”

 

       “半导体产业需要的工程师,一要能创新,二要敢突破。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美国的教育是让学生自己决策,组建团队、学会合作,培养出来的人独立性强。而中国的教育方式以灌输,说教为主,不善于鼓励人的自我发展。其优点是培养很多执行力强的工作者,却难以培养出芯片产业行业亟需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中国想要成为一个科技强国,集成电路想要成为领先产业,就要让具备这样创新精神的人才,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发芽,蓬勃壮大。

 

“农村包围城市”的三大战役

 

       我们邀请谭博士揭秘创达特的发展方略以及掌舵人的心态。他坦诚道,“作为芯片公司,不能想着依靠政府扶持,要围绕市场,利用市场,找准定位。”

 

       “我们的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

 

       “一、发挥技术优势,多点突破。每个点占领一片市场,不大但有独立的生存空间。以此逐步扩大市场范围,布局三大战役。”

 

       “二、创始团队首先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和具有使命感的优秀人才。”

 

       “三、要有分享的格局和包容的心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能力、价值,并与他们分享资源。只有这样创达特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中兴事件,成熟的大国心态

 

       聊起近期的中兴事件,谭博士毫不避讳地直击要害:“我觉得和产业链有关。中国的产业结构、生态还没有真正形成。中国只是这个生态的使用者,不是搭建者,更不是主导者。中国制造业一直处于产业链低端,高端的、核心的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结果很容易被替代。”

 

       谭博士指出,中国要做半导体,并不完全是钱,而是取决于:1.人。2.产业链。

 

       谭博士继续向我们阐述:中兴、华为作为产业龙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产业链的发展和去向。通过这些系统盈利、持续做全球化的市场,新兴公司才有存活、发展壮大的机会。所以,中国在全球化的土壤中,必须把产业链首先做起来。

 

       谭博士说,“好在此次中兴事件对中国当前有一个提醒和觉醒的作用。在今天这个阶段,不进步就意味着倒退。就像华为任正非说的,有些东西,是你战略性必须做的,而非纯粹看利润。这是资源消耗型不是利润贡献型。你们是在消耗我的战略资源,但是我必须满足,把我的产业链、供给链做的更完整。”

“我希望中国能够静下心来,经过三十年、四十年的建设,先把工业生态结构、包括集成电路这些产业链建出体系。”

 

       “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为未来而梦想

 

       专访的最后,我们探问谭博士对未来的期待。

 

       谭博士微笑坦言,“中国半导体产业只有经历二三十年的坚持发展,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一个公司要发展,一定要想到五年以后的战略规划,甚至是十年、二十年以后。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我相信,未来能在这个行业领域里做大的,一定是那些有胆识的人,他们能一路坚持,能耐心等待时机,能瞄准技术进行并购,能形成最终的合力。”

 

       从谭博士最后的结语里,我们不难得出如此结论:中国半导体行业还有漫长的路需要去跋涉,需要从业者有更大的耐心和坚持。或许现实很残酷,但梦想不变。

 

后记

 

       人因梦想而与众不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因梦想而伟大。

 

       所有的成功者都起步于梦想,他们或在冬夜的火堆旁,或在阴天的雾霾中,甚至在大洋彼岸遥远的远方,怀抱一个梦想,而后在内心深处埋下一粒种子,让它萌芽滋长,沐浴阳光。有什么样的情怀,就会绽放什么样的人生之光。 

 

       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像谭博士这样的耕耘者,内心坚持信仰和情怀,专注地追求,坚持不懈地奋进,醉心于事业,因为有如此的品质,他们往往离梦想更近,走得更远!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扈牛枰
    来个拖想骗人,散户绝对不能补仓
    2023-05-05 11:18:20

    回复

  • 蔺皇
    好伟大哦,股价跌成这样,来骗钱的圈钱的差不多
    2023-05-05 11:25:25

    回复

  • 孙俩片
    死,还有 憋脸在这
    2023-05-05 11:34:39

    回复

  • 申娘具
    这无止境的跌
    2023-05-05 11:54:58

    回复

  • 干巨
    跌太惨了
    2023-05-05 12:02:50

    回复

  • 牛冠炊
    就特码骗子一个,还吹
    2023-05-05 12:04:53

    回复

  • 益东
    亏到吐血20个点没了

    荆大常: 你比我好多了,我需要2个20厘米才能回本

    2023-05-10 17:18:26

    回复

  • 时胃届
    88跌到51,惨烈啊
    2023-05-16 14:55:35

    回复

  • 毕珍夕
    杀猪盘
    2023-05-16 22:03:30

    回复

  • 扶倩兼
    hao
    2023-06-13 12:13:38

    回复

  • 索肉汾
    牛市冲天
    2023-06-13 14:30:15

    回复

  • 孙俩片
    一个假洋鬼子在这装什么?真有爱国情怀为什么不恢复中国籍?
    2023-06-13 14:35:17

    回复

  • 柯户矩
    说来惭愧,几个月前正因为看了这篇报道才放弃了龙芯中科买的创耀,如今创耀还套着,龙芯早已飞龙在天
    2023-06-13 22:57:03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