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天齐锂业股吧 > 可燃冰开采,万民狂欢后的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纯科普,与股票无关 返回上一页

可燃冰开采,万民狂欢后的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纯科普,与股票无关

伏绍面

(发表于: 天齐锂业股吧   更新时间: )
可燃冰开采,万民狂欢后的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纯科普,与股票无关
参考消息网今日刊登题目名为《俄媒称可燃冰成中国王牌: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一文,文章编译《俄罗斯报》网站5月18日的报道称,“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信息,中国石油专家在全球首次从南海海底开采出“可燃冰”。这种天然气水合物本身不是“革命性的”,其丰富的储量遍布全球。但迄今为止没人下决心开采它。原因很多,包括技术和经济因素。”查看原图参看消息网指出,毫无疑问,如果中国确能成功实现工业开发“可燃冰”,那么北京在同美国争夺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战役中又多了一张非常重要的王牌。因此中国官员的喜悦之情完全可以理解。参考消息网这篇刊文的背后,是这些天全国大小媒体媒体和朋友圈熟知的一条消息:中国在南海实现了187小时可燃冰的持续开采。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计量科学院庞名立教授认为可燃冰有三种开采方法:热激发法、化学药剂激发法和减压法。热激发法是将水蒸气、热水、热盐水或其它热流体泵入水合物地层,也可采用开采重油时使用的火驱法或利用钻柱加热器。其缺点是造成大量的热损失,效率很低。特别是在永久冻土区,即使利用绝热管道,永冻层也会降低传递给储集层的有效热量。化学药剂激发法。有些化学药剂如盐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可以改变水合物形成的相平衡条件,降低水合物稳定温度。将上述化学药剂泵入水合物层内,就会引起水合物的分解。此法较热激发法作用缓慢,且费用太昂贵。在海洋中由于水合物的压力较高,因而不宜采用此法。减压法。通过降低压力来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的相平衡曲线移动,从而达到促使水合物分解的目的。一般是通过在水合物层下的游离气聚集层中,“降低”天然气压力或形成一个天然气“囊”(由热激发或化学药剂的作用人为形成),使与天然气接触的水合物变得不稳定并且分解为天然气和水。开采水合物层下的游离气是降低储层压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此外,通过调节天然气的提取速度可以达到控制储层压力的目的,进而达到控制水合物分解的效果。减压法的优点是不需要昂贵的连续激发,但只使用减压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速度很慢。 目前,还找不到其他先进的方法了。从媒体可以看到“日本在世界上首次开采出海底可燃冰”,那是忽悠人的,不外乎是减压法,开采成本极高,都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工业化。2013年初,曾有“可燃冰技术突破让日本激动”的报道,现在没有发现继续激动了。而小编的朋友圈也流传着这样一条据传为专家点评的评论,大家不妨一读:看了关于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的报道,感到有必要在圈里普及一下有关可燃冰开采的基本常识。因为此次媒体报道中些是误导性的信息。比如媒体报道的标题“历史性突破!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领跑全球” 就带有很多的误导信息。说是历史性突破,是可以的。因为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第一次试采可燃冰(其实我们在2008年就专门进行过可燃冰钻探,取了样并可点燃,但没试采)。但说是试采成功,就带有很大程度的误导性。如果仅仅说把水合物中的气采出来了,就叫试采成功,也无可厚非,但这只是自说自话。因为这与国际上公认的试采成功的技术和标准根本不是一回事。查看原图我们所看到的宣传资料中没有任何技术上的突破。无论是钻井技术和采气技术都是常规技术。钻井船也是常规深海钻井船。只不过是在适应水深和钻井深度上有所突破,但这与可燃冰开采没有关系。也就是说钻井船并不是为开采可燃冰特造的专用船,也没有对开采可燃冰有特殊的技术设备和开采可燃冰专用装置。总之,此次使用的钻井技术,可燃冰开采技术和钻井船舶装备都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常规技术和装备。这种用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和装备来开采可燃冰全世界所有大石油公司都会干,都能干。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可燃冰理论研究也包括勘探开采技术研究的后来者。但是为什么其他国家先行者们,那些国际大公司都不这样来试呢?是因为谁都不敢用这种常规技术和生产方式来开采。他们必须要开发出特殊技术才敢开采。严格地说不仅是要有特殊开采技术,更难的是特殊的生态保护技术。为什么?因为可燃冰一般埋藏在海底500米以浅的地方。可燃冰的封存是靠温度即靠零度以下的低温结成冰而封存的。 也就是说它不像我们常规的油气田一样在油气层的上面有厚厚的盖层,能把油和气封住而不外溢。可燃冰上面没有任何盖层,只要温度升高了,冰融化了,水合物中的甲烷气就会从海底各处溢出来。同时,可燃冰又像页岩油/气一样是大面积连续分布在海底之下的。可以理解。随着人类的开采活动,可燃冰开采层及周围的温度一定会上升。当温度高于冰的熔点时,可燃冰就是真正的水合物了,其中的绝大部分甲烷气体就不会顺着我们常规采油的管道往外流,它可以不受限制的四处溢出。如果出现大面积海底甲烷气溢出,就会是生态灾难。所以可燃冰开采的真正技术难度不是如何能把气开采出来,而是开采气的同时不使温度升高,不使甲烷气从海底溢出。有什么样的技术可以把可燃冰融化后溢出的甲烷气盖在海底之下而不溢出海底呢?这就是为什么至今世界没有人去做我们现在做的这种实验。因为没有实质意义。即使称为试采成功,也不敢用这种方式大规模开采。如果说试采成功,仅仅表明该海域有可燃冰,并证实是可燃冰,还可以理解。否则就真的是忽悠社会,甚至误导高层。明白了这一点,再看报道题目中的”领跑全球”就有点自欺欺人了。有种假说叫做“可燃冰喷射假说(clathrate gun hypothesis)”。这个假说是指大海温度上升和/或海平面下降触发了蕴藏在海底和冻土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爆发性释放的一种假说。因为甲烷本身就是一种强劲的温室气体,当它逸出时,它将导致温度进一步升高,并搅动可燃冰,这实际上是启动了一个失控的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发生犹如枪口连续发射。“可燃冰喷射假说”提出,当发生“喷射”时,可能导致在人类的寿命时间尺度内会突发性失控变暖,恢复到二叠纪-三叠纪恐龙灭绝时期。现在让我们看电视片“大灾难之甲烷爆炸”,描写了全球的灾难,可燃冰爆炸是目前可用的核武器爆炸的1万倍,造成地球物种灭绝。不要轻易否认它是错的,研究者的确担心潜伏在海洋底部的甲烷爆炸,这就是人们一直不动可燃冰的原因。希望人们可以正视这一可怕后果,采取非常必要的安全措施。【本文系网易科学人整合报道】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熊顷是
    有种假说叫做“可燃冰喷射假说(clathrate gun hypothesis)”。这个假说是指大海温度上升和/或海平面下降触发了蕴藏在海底和冻土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爆发性释放的一种假说。因为甲烷本身就是一种强劲的温室气体,当它逸出时,它将导致温度进一步升高,并搅动可燃冰,这实际上是启动了一个失控的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发生犹如枪口连续发射。“可燃冰喷射假说”提出,当发生“喷射”时,可能导致在人类的寿命时间尺度内会突发性失控变暖,恢复到二叠纪-三叠纪恐龙灭绝时期。现在让我们看电视片“大灾难之甲烷爆炸”,描写了全球的灾难,可燃冰爆炸是目前可用的核武器爆炸的1万倍,造成地球物种灭绝。不要轻易否认它是错的,研究者的确担心潜伏在海洋底部的甲烷爆炸,这就是人们一直不动可燃冰的原因。希望人们可以正视这一可怕后果,采取非常必要的安全措施。
    2017-05-20 11:21:11

    回复

  • 扶林伎
    这不是潘多拉吗
    2017-05-20 11:23:47

    回复

  • 戚料
    有种假说叫做“可燃冰喷射假说(clathrate gun hypothesis)”。这个假说是指大海温度上升和/或海平面下降触发了蕴藏在海底和冻土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爆发性释放的一种假说。因为甲烷本身就是一种强劲的温室气体,当它逸出时,它将导致温度进一步升高,并搅动可燃冰,这实际上是启动了一个失控的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发生犹如枪口连续发射。“可燃冰喷射假说”提出,当发生“喷射”时,可能导致在人类的寿命时间尺度内会突发性失控变暖,恢复到二叠纪-三叠纪恐龙灭绝时期。现在让我们看电视片“大灾难之甲烷爆炸”,描写了全球的灾难,可燃冰爆炸是目前可用的核武器爆炸的1万倍,造成地球物种灭绝。不要轻易否认它是错的,研究者的确担心潜伏在海洋底部的甲烷爆炸,这就是人们一直不动可燃冰的原因。希望人们可以正视这一可怕后果,采取非常必要的安全措施。
    2017-05-20 11:24:12

    回复

  • 祝征
    星火不错的一个帖子。对股民来说,冲动是需要抑制的
    2017-05-20 11:46:13

    回复

  • 元峙沐
    香港的雄安地产股,创出历史新高,而国内的还爬在地下。zjh都做了什么?
    2017-05-20 11:59:25

    回复

  • 米邦机
    以后每辆车放一块冰,三年不用加燃料,电池根本不需要了
    2017-05-20 11:59:56

    回复

  • 幸票祥
    搞这个出来,确实有点影响了,看下星期怎么走了
    2017-05-20 12:14:55

    回复

  • 卫尤况
    一切盘面说话
    2017-05-20 12:16:35

    回复

  • 竺值
    星火这个帖子中同样存在重大错误,估计也是媒体写稿子时没能理解好地质工程师的真正意图。本次南海开采地质条件是泥质粉砂岩,致密到气体不大可能高速溢出的地步,不会存在文章中所说不可控制的风险,另外所说的气体溢出升温问题更是外行,气体喷出是个降温过程,甚至会产生结霜现象,还有就是甲烷水合物的生成条件一般是0到10度,而不是多数人理解的必须在零度以下。可燃冰储量大,前景无量,目前油气开采中的许多技术都可发展成可燃冰开采技术,技术突破是迟早的事,当然有些储藏条件的确存在文中所题到的风险,恐怕可燃冰的开采需要循序渐进,不是所有的储量都适合马上开采。
    2017-05-20 12:17:25

    回复

  • 季西偕
    如果可以提炼,那对于锂电确实是利空,希望还是有权威部门来解释一下
    2017-05-20 12:25:30

    回复

  • 芮宫畜
    对锂电池一点利空都不会有,原始状态是结晶,只有变成气才能进行商业开采,实质上就是天然气。
    2017-05-20 12:30:09

    回复

  • 马页
    没有利空就好,希望大家都这么理解
    2017-05-20 12:30:22

    回复

  • 怀得兵
    不可能吧
    2017-05-20 12:34:12

    回复

  • 满系行
    无论如何总有许多人会认为央视说的不会有错,假利空恐怕要持续一段时间。
    2017-05-20 12:44:32

    回复

  • 许移尚
    这个可燃冰的报导:1、感觉存在一些疑点,如那个5万公里什么的听着吓人,需要仔细计算一下。2、理论研发、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可持续性工程、政策支持、中下游其他环节完善及产业链实现, 到市场体验阶段。目前呢?本人认为在尝试“可持续性工程”,走到市场往快了说至少需要5年,而 氢气汽车都已经走到市场中来了哈。3、如果不是南海地貌特殊性的话,就技术实用性而言本人认为此次报道被夸大的可能性大于80%。 理由:美国日本会忽略这块吗?
    2017-05-20 12:49:36

    回复

  • 单海盲
    历史性突破,中国股市长期熊冠世界,领跑全球
    2017-05-20 13:09:56

    回复

  • 巢勾
    嗯,谨慎一点,静观其变
    2017-05-20 13:21:21

    回复

  • 姜研留
    不是发贺电了嘛
    2017-05-20 13:24:14

    回复

  • 昝天
    你这个大外行,哈哈哈,这次在南海开采的可燃冰并不是存在于地层内的一块冰,而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细小的孔隙中,属于泥质粉砂岩,孔隙小的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清楚,这种地质储藏条件下,泄漏风险是零,至于担心气体释放温度升高,这完全是外行说法,任何地下气体在开采时温度都会降低,而不是升高,这是最普通的气体定律。可燃冰多数在泥质粉砂岩中储藏,开采难度大,但泄露风险极低,可以说比4000米的深层气开采的风险低的不是一点半点(简单算一下深层气的大气压就知道谁的风险更大大),地层气体分析是我的本行,报道中提到的风险只是在少数可燃冰储藏地质层位中才可能发生。
    2017-05-20 13:59:08

    回复

  • 籍梃留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0日消息,能源专家对100升可燃冰可支持汽车行使5万公里的说法表示怀疑,称这是很不科学的说法。  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继江表示,对于上述说法“只能理解为这是一个开玩笑的资源评估方法,与现实毫无关系,很不科学。”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中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  此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称,以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为例,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100升可燃冰可支持汽车行驶5万公里被诸多媒体和网友广泛传播。  何继江分析,因为可燃冰是固态,冻在地下或者海底几百米的地方。但可燃冰的这种状态是不可能被汽车所利用的,就像汽车不可能加原油,也不可能加石头、可燃冰这种形态的。  厦门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何晓萍也不认可“100升可燃冰可支持汽车行驶5万公里”的说法。
    2017-05-20 14:24:35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