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浙江医药股吧 > 一纸文件打破CRO的逻辑?解码医药股集体跳水后的暗逻辑--严重被低估的浙江医药 返回上一页

一纸文件打破CRO的逻辑?解码医药股集体跳水后的暗逻辑--严重被低估的浙江医药

元劭

(发表于: 浙江医药股吧   更新时间: 2021-10-11 11:06:02)
一纸文件打破CRO的逻辑?解码医药股集体跳水后的暗逻辑--严重被低估的浙江医药

最近流行釜底抽薪式调控:在线教育的护城河还在,但城没了;学区房还在,但学区没了;CRO的研发能力还在,但下游客户没了。

这一场股价血流成河的惨案,要从一纸新政说起……但导致医药股全体崩溃的暗逻辑,却远非这个。

新政来了

7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

“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当选择非最优的治疗作为对照时,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也无法说明试验药物可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或无法证明该药物对患者的价值。”

这段话不明觉厉,就是读起来有点儿拗口。通俗来说,这一政策要求,以后制药公司要申报临床试验,很有可能需要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中进行对比,并要得出me-better的结论。

正是这一段话,让不少公司瑟瑟发抖,投资逻辑给杀没了。

以现在最火的PD-1为例,大多是选择CD38或CD39靶点,目前国内已有4家药企的产品面世。如果某药企想做PD-1在某个适应症上的临床试验,恰好恒瑞或者百济的PD-1已经在这个适应症获批,那么,该企业需要证明自己的临床试验结果优于恒瑞或者百济,也就是me-better,否则很难获得批准上市。

冯巩曾说:干掉熊猫,我就是国宝!以后药企想成为国宝,恐怕也只有这么一条路了。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据Insight数据,国内共有84个PD-1/L1产品,仅有6个已上市,适应症高度重合,在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上,每个适应症均有超过10家在研。

因此,无论你怎么优秀,从统计学来看,绝大部分研发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比PD-1更前沿的,是细胞疗法CAR-T。效果超级好,定价自然也不便宜,据传零售价甚至高达百万级别。

如此贵族范的赛道,竟然也挤得水泄不通。据Clinical Trials,全球CAR-T治疗临床试验数量超600项,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中国CAR-T研发最扎堆的靶点是CD19,有175项试验,适应症集中在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

如此同质化,加上《指导原则》一纸新政,多少研发费用又将打水漂?可以说,现在大家都在拼手速了,来晚了连门都甭想进。

其实,这种情况早该预料到。因为不久前,美国FDA公布了双抗的研发指导原则,为了纠正大量上马的双抗,建议与K药进行头对头,优效才能获批。

我国CDE在政策改革领域,一直与FDA不相上下。因此出台指导原则,也只是时间问题。

为何出台?

药企加强研发是好事,一张手纸也有他的存在价值对不对?那么,为何要出台这个新政呢?

从临床试验设计看,《指导原则》指出,抗肿瘤药选择阳性药作为对照时,应关注阳性对照药是否反映和代表了目标适应症患者最佳用药情况;当计划选择安慰剂或 BSC(最佳支持治疗)作为对照药时,则应确保该适应症在临床中确无标准治疗;当有BSC时,应优选BSC作为对照,而非安慰剂。

一句话,希望药企强化创新能力,加强研发me-better、甚至是first-in-class的药物。

这是因为,中国的me-too药物已经多得无以复加了,上文所说的PD-1和CAR-T,就是正在发生的情况。

再看肿瘤药物的研发,内卷有多严重?

2020年,CDE批准的临床试验申请项目,抗肿瘤的药物中化学药355项,生物药294项,总共650项。但是肿瘤药市场规模总共才多大,650项新药还只是20年的IND申请,今年还有一大堆。很多研发注定是打水漂。

很多所谓新药研发企业的核心工作内容,不是如何发现更加有效的分子,而是聚焦研究已上市的药物,试图对分子结构进行微小的改造、加减基团,使得在不明显降低疗效的前提下,有效地规避开专利限制,快速“研发”一款创新药。

这类药,是me-too就谢天谢地了,很多甚至是me-worse。

me-too型药物开发,主要用于规避专利约束。国内me-too药物过度竞争的本质是IP环境不甚严格,加上国内药企模仿能力强、短期资本大量投入某一领域,造成了过度竞争。

正如一个段子:犹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一家加油站,生意很好,然后第二个犹太人就来开了一家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了一家超市,这片区域很快就繁华起来。而中国人呢?开了一家加油站生意很好,第二个中国人就在隔壁开第二家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

为什么很多药企明知是一片红海,却还一个猛子扎进去?

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种重要因素,是新药神话和资本的结合,共同吹大了泡泡。

根据新规,创新药企业在很多地方上市,都不需要盈利了,而且资本市场给的估值还很高。

因此,有人看到了一条捷径:

1)先拉一个团队,头衔、履历好看点的。

2)买几个已经进入二期、三期临床的me-too产品,扛上“创新药”的大旗,注意,这是现成的产品。

3)外包给CRO,筛选几个现成的靶点,从前期的研发到后期的生产、商业化,一条龙服务。

表面上看,创新药产品已经有了,马上(或已经)上市,在研管线也一堆,都是生物科技最前沿,是不是很漂亮?估值怎么着也能给个几百亿估值。

你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拉一个Biotech团队,找一笔风投,其它东西都可以去市场上找了,完全不用多费心,就能创造出一个个资本神话和“新药”传奇。最后一上市套利,大家开心。

这些内卷的me-too创新药临床项目,侵占了本已有限的临床资源,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当然,在急于上市的心态下,也催生出CRO行业的空前繁荣。

从国家监管的角度出发,肯定是希望药企加强创新能力,致力于me-better和First-in-class研发,而不是浪费临床资源,做一些重复的试验。

随着《指导原则》的出台,me-too类创新药以后不灵了,必须是me-better,而国内多数属于前者,靶点相同,疗效差不多,只是改变分子结构从而绕开专利保护。这条捷径,以后恐怕走不通了。

这肯定会增加药企的研发成本,甚至有产品无法上市的风险,因此,资本的上市套利行为也会得到遏制。

CRO规模缩水

利好 or 利空

显而易见,《指导原则》出来,创新药的内卷将显著改观,对于CRO的影响明显,首当其冲就是临床前研究,很多me-too项目要暂停了,后进入企业的fast-follow策略玩不下去了,临床也会受一些影响,CDMO影响最弱。

不过,创新药是永远的刚需,也是实打实的印钞机,尤其是现在新药面世后能快速进入医保,快速放量,更是能放大赚钱速度。

因此,有追求的药企,仍会继续新药研发,大厂仍然是前景优秀。只是以前那种拿别人家创新药过来、改一改就能搞钱的简单方式,将一去不复返了。me-too这条路堵死了,药企反而会更加重视创新,否则只能坐吃等死。

除了恒瑞这种少数实力雄厚的公司,多数药企还是要仰仗CRO公司,经验和实力更强的公司将是首选,因为输不起,不能让小公司把时间耽搁了。长期来看,新政对龙头公司反而是利好。

下个阶段,创新药研发是头部药企和头部biotech的高投入游戏,头部的CRO公司,基本以这部分企业为大客户,受影响相对较小。

这个过程,可视为CRO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来自创新研发能力弱的小药企的订单数量会减少,实力差的CRO小公司被边缘化,龙头的市占率提升。

从长维度来看,中国药企研发费用强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国内头部企业与国际头部企业投入相差10倍以上),立项标准的提升,只会提升药企的研发投入体量,对头部CRO公司的长远影响,应当是正面的。

平衡利弊

《指导原则》针对抗癌药物有这么一个要求,是因为这条赛道太过拥挤,无意义竞争太多了。

去年参加PD-1医保谈判的药企,就有7家之多,已经高度内卷,竞争格局甚至比一些仿制药还差。正在研发的PD-1,还有80来家,未来拿PD-1洗澡根本不是梦。

但也要考虑到,凡事有一个过程。

中国的创新药起步较晚,从me-too,到me-better,再到first-in-class,总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来。

first-in-class是怎么来的?就是从me too的研究中来的。为什么要多生孩子,因为你不知道哪个孩子是天才,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基数,才能冒出天才来。所以,全盘否定me-too价值,也是不合理的。

此外,国际现有的药,确实很牛,如果国内没有me-too的产品,我们拿什么去跟人家谈判,要求对方降价呢?这里面就有一个药品国产替代的逻辑。

国外大厂的first-in-class新药实在太贵了,比如大名鼎鼎的O药和K药。《我不是药神》非常生动地演绎了“有药救命、无钱买药”的惨痛。但是有了国产me-too的制衡之后,这一现象得到极大的改善。

如今,国内的PD-1定价就是全球最低的,大部分患者都有能力承担,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而在没有能力研发PD-1药物的国家,《我不是药神》就是患者面对的现实。

美国出了个苹果手机,占据利润链的最高端。中国人开始模仿,虽然没有苹果的好,但也在肉眼可见的进步,有了华为、小米、V&O……

《指导原则》的出台,及时制止了过度内卷,对于真正想做药,做好药的企业来说,是利好;对于投机思维重,缺乏前瞻性的扎堆药企来说,是利空。

对于整个创新药的行业,更是有利的:因为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创新药企的利润空间。新药研发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太高了,只有足够的利润,才能不挫伤企业的积极性。

杀估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重复的研发减少,CRO整体市场规模缩水;

2)CRO头部公司研发能力更强,创新药企更倾向于与他们合作,提高成功率;

3)针对同一靶点的新药减少,创新药企的竞争格局改善。

既然通过以上分析,并不能得出很悲观的结论,为何这几天CRO却是崩盘式下跌?

第一,《指导原则》出台,带来了情绪上的压力;

第二,CRO行业的高景气度,无法长期维持高增长。

CRO本身的高景气,也就维持到2023年,从2023年往后再看三年,没几家能有30%的复合增速。随之增速回落,估值也应当回归。

第三,最重要一点,CRO公司估值实在太高了。

CRO已经涨太久了。粗略计算,截至周二,已经跌了一波之后,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美迪西、药石科技,都是100倍左右的估值。

这个估值,无论怎么看都是高的。

一位医药行业资深研究员对证券时报表示:他对CRO公司的高估值表示无奈,并称“尽管估值这么高,但市场喜欢,我们也不得不写报告应付一下,既不敢推荐,也不好说估值太高了”。

市场已经把CRO的预期打得太满了,所以,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马上就夺路而逃。

通策医疗、爱尔眼科、国际医学……很多八竿子打不着的医药股,也是如此。这一波估值已经涨到天上去了,但靠业绩跟上来,时间又太慢。即使有着牛逼的终局思维,通策医疗看到10000亿,也要一步步来不是?

因此,医药股早已有了杀估值的内在调整需求。恰好,进入7月后,大盘也撑不住,有了调整需求。

板块下跌需求+大盘下跌需求,形成了共振,导致极其惨烈——这导致了医药股全体崩溃。

新码生物ARX788目前冲刺的就是me-best--别人家的噩梦它家的幸福

目前看,针对乳腺癌晚期的大分子疗法系列创新药临床数据看,新码生物ARX788毒副作用最小且疗效显著,完全符合me-best的前提,所以药监局和美国FDA均给开了绿灯,而科伦药业因为眼毒症的问题,很可能要出局。

叠加维生素E长期维持在70元上方及几类原本销售规模不大的品种进全国集采,浙江医药业绩及未来潜力均有保障,目前价格严重低估。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农彬
    me-best,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很高大上
    2021-07-09 14:07:12

    回复

  • 尤形粉
    比较中肯,可惜,没人看好它
    2021-07-09 14:07:34

    回复

  • 皮岸
    写这么多有毛用?股价反应了一切

    裘两美: 饭要一口口吃,觉得便宜潜伏一点一年赚20%也不错。还有来益大药房可是哥们偶像,学着点。

    2021-07-09 14:33:21

    回复

  • 邰乘梁
    客观 公正
    2021-07-09 15:52:21

    回复

  • 许崔机
    佩服佩服,专业好文章!难得一见!
    2021-07-09 16:03:35

    回复

  • 慕另弘
    佩服佩服,专业好文章!难得一见!
    2021-07-09 16:03:36

    回复

  • 尚育朔
    补充资料:ARX788目前与DS-8201有效性数据相当,当前仍处于剂量爬坡阶段,计划爬升至1.7mg/kg。因为ARX788的独特设计,安全性有明显优势,几乎没有严重的系统毒性。

    储去得: DS-8201是阿斯利康的产品,目前新码的疗效已略超8201了。浙医的药副作用更小,通过增加剂量很有可能获利更佳疗效,正因为此所以已纳入突破性药。离上市还要一段时间,因为最终生存期的实验数据还没有。

    2021-07-09 17:27:58

    回复

  • 卫周
    DS-8201是阿斯利康的产品,目前新码的疗效已略超8201了。浙医的药副作用更小,通过增加剂量很有可能获利更佳疗效,正因为此所以已纳入突破性药。再离上市还要一段时间,因为最终生存期的实验数据还没有。
    2021-07-09 17:37:49

    回复

  • 朱字旺
    来益=老高,[抱拳][抱拳][抱拳]感谢来益大佬的用心[爱心]分享,现在的来益,越看越像几年前吧里的老高了,总是给大家分享有分量,有嚼劲的文献,这里真心感谢了,不管今后的浙药如何,有来益在,我们就有茫茫大海的航灯了![鼓掌][鼓掌][鼓掌]路漫漫,其修远,浙药将上下而求索![献花][献花][献花]
    2021-07-09 20:20:58

    回复

  • 何捉朱
    浙江医药来益品牌,精彩亮相“健康世博会” 2021年6月23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2021亚洲天然及营养保健品展在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HNC——深耕十余年,领跑大健康   HNC精耕天然及营养产品领域十余年,是国际领先的专业健康营养展,被称为健康世博会。展会云集了中外品牌企业和优质产品、汇聚了大健康产业前沿的科技与资讯、覆盖了全球各大洲的健康营养行业巨头,是中国健康行业品牌构建高效、高质量的全方位一站式的商贸交流平台,更是国内优质产品和品牌走向世界的理想渠道。   【浙江医药(600216)、股吧】”来益“品牌叶黄素固体饮料、胶原蛋白肽固体饮料、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10等产品精彩亮相展会。浙江医药主管研发的许新德博士,在展会主办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技术实务论坛》上,做了”保健食品备案“热”原料——”辅酶Q10、鱼油“创新应用“的报告,与同行分享了浙江医药辅酶Q10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   浙江医药“来益”品牌——中国家庭健康营养专家   浙江医药在坚守药业主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进程中,充分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把国民需求高、市场大的健康保健产品作为延伸产业链的战略支点加以培育,研发来益保健品食品产品树,着力发挥民营企业在”健康中国“建设的积极作用。   来益品牌保健品和食品,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家庭膳食营养补充产品,以铸造高效率一站式医药服务平台为目标,推出“益享荟”官方商城,致力于提升国民家庭健康水平。   胶原蛋白肽固体饮料——打破时光”皱“语   展会上,浙江医药来益品牌展示了公司全系列营养产品,其中包括专门为中国人设计的产品——胶原蛋白肽固体饮料。和市面上大多数只注重添加胶原蛋白添加的营养膳剂不同,来益胶原蛋白肽精准把握了人体吸收问题的关键,选用专注胶原蛋白140多年的德国嘉利达胶原蛋白肽原料,经过浙江医药专业研发团队根据国人体质调整配方,真正做到适合国人、更好吸收。   胶原蛋白肽是一种功能多样的蛋白质,也是健康营养组成中的重要元素。它们不含脂肪、碳水化合物、麸质、嘌呤或胆固醇,且比胶原蛋白的分子更小,具备较高水平的生物活性,人体更容易消化和吸收。   适合爱美人群、保护关节人群、注重自己健康的人群,胶原蛋白肽的营养和生理特性能够促进骨骼和关节健康,恢复、修复细胞的功能,增进细胞活力、增加皮肤亮泽,起到显现人体年轻健康的作用。   这款产品目前已经在来益的官方渠道上线,并且开放了渠道方、品牌方的合作,希望可以通过已经搭建的商城平台”益享荟“以及各位合作伙伴,把优质的产品传递到生活的各个使用场景,让消费者可以便捷的接触到优质的产品。   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守护国民家庭健康,是这个时代赋予医药企业的命题。未来,来益将继续以国人家庭健康为中心,深化国人膳食营养健康的相关研究,持续助力推动全民健康事业发展,让健康中国未来可期。

    刘纹甩: 为什么总有大卖单压着,还不时砸盘不让涨

    2021-07-09 20:51:06

    回复

  • 邱终耶
    浙药有个屁创新能力,两个创新药都是买来的
    2021-07-09 23:39:15

    回复

  • 弓坊
    很好,下来坚决买入。
    2021-07-10 00:15:05

    回复

  • 毕侗神
    前面抄别人的,从新码生物开始就是自己加上去的,不觉得很突兀嘛
    2021-07-13 19:03:51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