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星普医科股吧 > 研究市场,做交易,首先要学会孤独,交易是内在的进化,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内在的提 返回上一页

研究市场,做交易,首先要学会孤独,交易是内在的进化,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内在的提

钮若云

(发表于: 星普医科股吧   更新时间: 2023-05-18 21:41:23)
研究市场,做交易,首先要学会孤独,交易是内在的进化,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内在的提

$盈康生命(SZ300143)$  

研究市场,做交易,首先要学会孤独,交易是内在的进化,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内在的提升,内在的认知,内在的觉醒才是自我的救赎。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桑伍破
    仓位管理对于散户来说,真的很重要。散户相对于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仓位灵活,可以快速调仓或者止损。这是散户的优势。 30%选择具有现金流的低估资产,比如上海机场,港口这一类的。这类资产波动相对较小,有稳定分红现金流。在进攻型资产大幅调整时,提供了调仓的本钱。 30%比如是洋河股份、涪陵榨菜,贵州茅台一类的消费股。消费股拉长了看是可以跑赢指数的。 40%是进攻性仓位,也称为梦想股,比如微创医疗和一类biotech。 所以学炒股,更要学习的是思路和仓位管理,以及动态平衡。 当进攻性仓位暴跌缩水时,而低估资产没怎么调整,就可以减低估加进攻资产。等到进攻资产产生明显收益了,再动态平衡。 这里设置一个上限和下限,以及触发的条件,就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模型了。不会因为个股暴跌而显著降低收益。 我个人认为,进攻性资产加仓的触发条件是每跌破10%加一笔,比方说第一笔加仓是微创持仓比例40%降到30%,30-20%,再加一笔,20-10%,再加一笔。在某个时刻,还是维持334的阵型,但是股数多了很多。

    蒲射注: 10个涨停

    2023-01-20 18:03:02

    回复

  • 房三
    不久之前新东方在线官宣了,将改名为东方甄选,彻底All in电商不给自己留退路。能把直播的副业干成了主业,堪称年度最强逆袭,俞敏洪不愧为年度最牛老板。 把俞敏洪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每个人所处的大环境是一样的,而Change(改变)和Chance(机会),只能来自于你自己。 回到投资上面,其实股市最神奇的地方也正是不确定性,以为某个公司因为行业冲击,就快倒下的时候,没想到因为掌舵人的一个点子和强大的执行力,没多久公司就活过来了,结果还越活越好,并且做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说优秀的掌舵人真的很重要,也很稀缺。 我们散户组合持仓的基金经理,其中很大部分都是深度价投选手,比如丘栋荣、姜诚啊,他们比大部分基金经理更会看公司掌舵人,更会看商业模式,也更懂怎么去找好标的。 投资的本质就是投人,而买基金的分散去投资几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长期来看就是稳稳的幸福。
    2023-01-20 18:07:00

    回复

  • 戚肝邢
    今天是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北向继续净买入93亿,开年以来净流入超1110亿,创历史新高,A股持续反弹。 感谢外资,能让大家过个好年;大家也应该感谢自己,过去一年的坚持不懈,终于迎来了红彤彤的账户;也感谢大家,不离不弃,始终相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闹心的交易日。
    2023-01-20 18:08:55

    回复

  • 苍圳峙
    再说说商誉和商誉减值!! 相信多数股民朋友都听说过商誉和商誉减值这2个词,甚至认为这是一个大雷,那商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可怕?商誉一定会爆雷吗?估计很多朋友从来都没搞清楚过这些问题。 商誉是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出现的,并且也只会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产生。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企业老板,现在想并购一家同行业的A企业,A企业经营不错,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好,经过评估A企业的净资产价值10个亿。很显然你花10个亿是买不到的,别人也不是,10个亿不会卖给你。假设你最终花了30亿将这家企业买下来了。 既然买了A企业,那它就成为了你公司的资产。这时候大家思考一下,财务在记账的时候要怎么记呢?这里提醒注意,永远要记得记账涉及到三张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不要漏掉任何一张。 这里只聊资产负债表。为简单考虑,这里我假设A公司的10亿净资产是2亿现金+5亿设备+3亿专利权。这样方便理解。由于新买的公司净资产只有10个亿,如果老实人就记账为10个亿资产(2亿现金+5亿设备+3亿专利权),但这样出问题了。因为你明明花了30个亿,公司账户上货币现金减少了30亿(这里简单假设就是花的账户上的现金购买的),但资产只新增了10亿,差额20亿。如果这样记账,那差额20亿就成了公司的资产损失了,对净利润的影响就太大了,所以这样记账不合理。 那直接在资产中记录30亿显然也不合理,因为公司净资产就只有10亿,总不能把2亿现金+5亿设备+3亿专利权记成6亿现金+15亿设备+9亿专利权吧,这样成了财务造假了。于是乎,财务人员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商誉。记账成:2亿现金+5亿设备+3亿专利权+20亿商誉。 是不是很厉害?这样一下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商誉是在企业并购时,购买企业付出的超过企业净资产的差额部分。用大白话讲就是并购企业时多花的溢价,听起来像是多花的"冤枉钱"。但这个所谓的冤枉钱又是必须花的,你不花就并购不到心仪的企业。 那商誉减值又是什么呢?也不复杂,你今年愿意出10亿净资产+20亿商誉=30亿来购买A公司,认为A公司值30亿,结果买来后发现经营并不理想,后来经过评估,认为只值20亿,不值30亿了。那么减少的这10亿差额,就是商誉减值。商誉减值会让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大幅减少,会直接影响净利润,甚至让净利润直接由大赚变成大亏,也就是我们股民常说的爆雷。 但需要注意的是,商誉只是个隐雷,不一定就会爆。另外优质的企业,有时商誉减值后非但不是爆雷,反而是投资机会。比如去年上半年的利亚德就是如此。大家如果去看他的利润表,可能会被去年净利润为负吓一跳,以为踩雷了。但实际上去年的经营现金流是不错的,主营也不错,净利润为负是因为公司进行了商誉减值。而且几乎一次性将商誉全部减值了,未来商誉再次减值的风险反而没有了。 当然,如果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商誉占比过大,无疑是巨大的风险。因为隐雷太多,未来冷不丁哪天就会出现大幅的商誉减值,对公司利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那么就容易踩雷。比如均胜电子,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净资产)149亿,但商誉竟然高达71.62亿元,占比接近50%,相当恐怖。投资这种企业,就要悠着点。 最后简单提一下商誉与无形资产的区别。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辩认的非货币性资产。简单的说就是没有具体形式,看不到摸不着,但可以辨认,也就是可以单独拿出来核算价值,可以单独拿出来卖或者出租。常见的无形资产一般包括土地使用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特许经营权、软件版权、采矿权等。商誉虽然也满足无形的条件,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商誉没法辨认,也就是没法单独拿出来卖或出租,所以商誉不是无形资产。 其实对于财务知识的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做一下财报,或者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财务人员要记账,应该怎么记呢?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也会理解的更透彻。
    2023-01-20 18:20:29

    回复

  • 谈特
    对于中长线的投资,只需要在相对合适的位置介入即可,真的不要幻想买入就涨,精确的买卖点不应该是中长线投资应该追求的目标,否则你会很痛苦。 这票我加过一次仓,其实成本早已经在降了,这就是做中长线的好处,但不友好的地方就是要承受市场的波动,承受煎熬,这一点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像段永平那样的投资高手,去年也是承受了腾讯、茅台的长期下跌,持续补仓的吗?熬出的伟大! 希望我们能够磨出真正的心性,养成捂股的能力。
    2023-01-20 19:16:36

    回复

  • 郝终其
    这样一来商誉已计提完了,利空出尽!
    2023-01-20 20:44:45

    回复

  • 籍加徐
    从不敢下手,到随便下手,再到不敢下手,现在是都不愿意动了,真的是动一动都挨刀。应了那句“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感觉十多年到现在才能略微不看市场的波动,管住自己实际 比赚钱都难。
    2023-01-20 21:53:28

    回复

  • 宦芳畏
    难得买卖了,每天分析来分析去的意义是什么?为了不动。一方面,市场波动来波动去的,如果不分析研究,容易被带节奏;另一方面,偶尔动的那一下,很重要,需要太多东西支撑,需要平时很多积累。
    2023-01-20 21:54:24

    回复

  • 韩役坚
    有朋友给留言,大概意思是强调资金面的主导作用,认为跟随资金比挖掘价值更为重要,提出上市公司的价值只有得到了资金的认可,才具有实际意义这一观点。 看到这些,不禁让我想起2001年初涉足股市时的情景,当时许多所谓经验丰富的高人们时常会告诫我,股票上涨都是靠资金拉动的,所以做股票一定要学会看风跟资金。并且在那个年代想学习股票知识,能接触到基本只有技术分析,而擅长看图说话的技术派们,从本质上讲也是试图在盘面信息中寻找资金去向的蛛丝马迹,从而为操作提供指示方向。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苦苦寻觅资金动向,跟风资金面的老鸟们又都怎样了呢。坦白讲非常不咋地,要么是熬白了头发也依旧一无所获,继续不停的在股市迷宫中转悠,始终看不到财富阶层有多大的改变;要么干脆已经销声匿迹(这种情况多半更糟,因为人混得好 多少会有些动静,只有越混越差才容易彻底消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很简单,路如果走错了,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瞎折腾。做股票跟着资金方向动,看似很有道理,也符合逻辑,但想通过这一点赚钱,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 1、跟随资金而动其实是一种后知后觉的行为,实际操作中资金的流向有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最开始阶段通常是不太明显的,等你发现某某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焦点时,事实上已经错过了最佳的介入时机,注定与好价格无缘。 举个例子,2018-2019年由于补贴退坡等因素,比亚迪基本上没有主流资金去关注,表现得极为萎靡,然而这个时候恰恰是介入比亚迪的最佳时机,因为没有资金哄抬所以价格低廉,买的成本足够低,之后几年妥妥的几倍收益。反过来看,你如果跟着资金动,等到2021年资金明显扎堆新能源的时候,才想着跟风去买比亚迪,换来的结果只能是现在正在高位站岗,基本上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股市赚钱讲究的是“低买高卖”,什么时候低、什么时候高呢,华尔街的早就指明了方向——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而跟着资金动 明显是在鼓吹往人多的地方去,这样你能收获的只有高而不是低,显然是有违投资之道的。 2、跟随资金还有一个潜台词就是市场是有效的,不过现实中市场虽然经常会展露出有效的一面,但显然并非总是有效,市场被蒙蔽的情况偶尔也是会存在的,例如当年资金热炒的乐视,现在看来根本就是一个笑话,若你跟得是这种资金,别谈赚钱估计亏得连裤子都没有了。不要觉得危言耸听,这种事情非常多,相似的故事情节总是在股市中反复上演。 3、纵观股市历史和客观现实,真正能赚大钱的不是今天买、明天卖的短快平,而是懂得看大势抓得住大趋势者,换句话说即长线是金,即使你搭乘的是新能源快车,最赚钱的也不是短线高抛低吸,而是2020年初-2021年这两年不动如山的捂股丰登。那么这其中就必然会产生捏不捏得住的问题,因为股价向来不是直线运动的,而是呈现出一种波荡起伏的状态,大大小小的调整时常会有,如果仅仅只是跟随资金,看龙虎榜,很快你将迷失在漫无边际的数字海洋之中。要知道唯有心中具有明确的主旨,才能坚守初心,方得始终,着眼于眼前的资金流向,只能永远受各种噪音所左右。 实际上,资金青睐的未必一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资产迟早会受到资金的青睐,就好比华尔街的老话——理性只会迟到,而不会缺席。回过头来,我们再看2010-2014年的招行、2012-2013年的茅台、2018-2019年的比亚迪,最终的结果是均再一次迎来了绽放,一时有不有资金关注并不重要,随着时间推移资金最终还是会聚集于价值旗下。只有重视价值,执着于价值,我们才可以在股市中捡到物美价廉的筹码,进而成为真正的赢家,至于眼下资金关注与否,其实仅仅只是浮云。
    2023-01-26 20:29:49

    回复

  • 班主圳
    炒股的难点!! 我自己觉得,炒股最难的地方,在于对市场的理解! 经常遇到一些人,聊市场的时候,但总是聊不到一起。比如,我说大盘,他们跟我说行业,我说行业,他们跟我聊个股,我聊个股,他们跟我聊别的! 总是对不上! 特别多的人,只关心个股,不重视大盘的走势,也不重视行业的变化。这是炒股特别难的地方。 就是,你所理解的炒股,跟别人理解的炒股,不是一回事! 更深层的一些理解,很多人就更GET不到这个点了! 技术面也很重要,技术面是可以反推基本面的! 很多人只会技术面,很难赚到大钱。很多人不重视技术面,觉得基本面才是炒股的内核,可是现在基本面造假的又很离谱。其实这俩东西是要结合起来的! 你越不看好的方向,如果它技术面走的很好,但基本面逻辑跟不上,相当于闭眼玩家在猜走势。 可是技术面如果连续稳定的走好,其实很多时候是给基本面做基础呢! 一定有人比你先知道上市公司要干啥,是否有利好!而股市秒就秒在,上市公司告诉你有利好的时候,基本到顶了。 而一定是在大家不看好它基本面的时候,去买入,慢慢的布局,因此这个时候的技术面都非常好,而一旦公布了它隐藏的利好消息,一定是特别多的人去追这个所谓的公开信息,反而这时候就是提前布局的人们卖出的时候! 这就是股市,这就是难点! 可是没有几个人真正的能理解!
    2023-01-26 20:42:57

    回复

  • 温皂
    讲真,去年股市体验感是不好,以前就算要跌,一年一般就搞1次心态,去年直接搞了2次心态~对一些股票而言,相当于是一年内就遭了2次股灾,心态不爆炸是不可能的。 做股票就是这样的,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各种事情,没谁能事前全部预想到。 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下跌对空仓或想入场的人而言,是很舒服的,甚至希望越跌的多越好;难受的,是已经在里面的人,尤其是买的仓位很高的人。 归根到底,还是各自当初不同的选择,决定了当前迥异的心态。

    燕禹岩: 老师没有老婆孩子吗?劝告您股市不是生活的全部!身体和家庭更重要!

    寿研: 三天二头换名的股民,一个劲地黑 看好的个股,此地无银三百两,你别掩耳盗铃了。

    2023-01-28 09:13:04

    回复

  • 越泉恩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是投资永恒的哲学。 享受几倍,几十倍收益,就必须承受股市短期偏离轨道的波动,风雨兼程。耐心等待。 在可遇见的收益面前,这+-30%算得了什么? 用钱去生钱,而不是赌。切记,桌子上可不会有赢家。如果你所投资的上市公司不能让你安然入睡,需要时时刻刻都在操心股市行情,那不是投资,那是去赌。 投资是格局和耐心,再一个就是自我修行。别搞得一个个比大老总还要忙,时刻关注内外经济局势,还时刻关心指导上市公司如何经营。全是一厢情愿,都是杞人忧天的感觉。 股市很多都是杂音,一地鸡毛的神仙股神。
    2023-01-28 09:18:55

    回复

  • 隆动
    你孤独了吗
    2023-01-28 15:47:53

    回复

  • 越品舶
    在这个位置,我还是坚定看多。近一个多月,基本上梳理了基本面,消息面,技术面等内容,这些知识和论证,支撑了我对后期坚定看好。 去年10月份跌得特别惨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与我相反的看法,很悲观,也没少被人嘲讽、谩骂。但我没关系,包容其它人观点,并坚定列出自己的看法,这才是成熟投资者应该有的理性行为。 炒股除了估值之外,另一个就是情绪。情绪的记录无法量化,也是最难观察的一个方向,但确实是非常有用。借助市场的情绪,有时候在非常悲观的时候,你根本无法用基本面,技术面来分析的时候,是最有用的。也只有这样,真正能做到逆着大众情绪而来的,其实是只有老鸟才能做到的。一年250个交易日记录跟踪市场的现象和情绪,其实这些经验是留存在我心中的,这是其它人取不走的经验。我记录了,我有印象。 全面快速普跌之后,对应当前的全面快速普涨,估值的修复行情,会上演的是逼空行情,让踏空者束手无策。 普涨并不会每天所有板块都在涨,而是轮动,大家可以看地产,医药、券商等,很明显的轮动起来。消费板块更多是有条不稳的,稳步前进,整个板面都挺好。 医疗医药板块涨,其催化逻辑很简单,因为市场放开后的复苏,成功的引爆这个市场。其实吧,从逻辑上来看,这种题材真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业绩,未必是真的。这种也说明,情绪一旦好转,只要一个消息,传的人多了,就能催化出来。有时候不得不想,这种消息是机构提前埋伏,各大财经平台负责消息推送,引爆股价,成功搞一波,跟得紧的吃肉喝口汤,但每次,总有一波后知后觉者当接盘侠。 频繁操作,每天去追热点,这是顶尖高手做的。现在这种,我完全戒掉了,没必要。只要长线逻辑不变,有性价比加仓,然后捂着,择机大波段,更大仓位跟着长线,其实很轻松。 一涨,很多利好消息就浮现出水面,就不做过多分析了。涨跌,有时候就不无需理由,为了理由而找理由,也没必要。
    2023-01-28 17:32:48

    回复

  • 元峙沐
    任何成熟的成年人,做决定理应独立思考,自担其责。 常说,如果一个人还没学会把自己的投资决定纳入"独立思考,自担其责"的理性范畴,那最好的建议就是尽早离开这个市场。 从人性的角度,人人都想找捷径,人人也都想轻松赚钱,甚至不劳而获。但真正这样去想去做的人,结果往往都不如人意。 通往真诚的唯一道路就是真诚本身,通往捷径的唯一道路就是脚踏实地。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给你的"捷径",也只能更快通往地狱了。
    2023-01-28 17:44:16

    回复

  • 秋彩沐
    兄弟,过年多陪陪家人!炒股不是生活的全部!
    2023-01-28 18:38:11

    回复

  • 匡拉
    预计年营业收入10.5-13.5亿,年营收大于一亿了的,就是连续二年亏损也不会st的。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公司2022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7亿元至2.27亿元。利润最后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为准。
    2023-01-28 19:51:53

    回复

  • 赵峙昌
    对于中长线的投资,只需要在相对合适的位置介入即可,真的不要幻想买入就涨,精确的买卖点不应该是中长线投资应该追求的目标,否则你将会很痛苦。 这票13元减了一半后我10元以下加过一次仓,其实成本早已降了不少,这就是做中长线的好处;但不友好的地方就是要承受市场的波动,承受煎熬,这一点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像段永平这样的投资高手,去年不也是承受了腾讯、茅台的长期下跌,持续补仓的?都是熬出的伟大! 希望大家能够磨出真正的心性,养成捂股的能力。
    2023-01-29 21:46:26

    回复

  • 贾抱
    投机如山岳般古老,我不认为注册制以后市场就会自动变得价值投资起来。 举个小例子,两年前米股那边散户暴走,把无数垃圾股炒成十倍甚至百倍,这和是不是注册制有一毛钱关系么? 大家普遍觉得米股价投,那是因为你们知道的那几个米股都是大白马蓝筹,是全球机构主导的。剩下的几千个垃圾股你们连名字都叫不上来,又如何判断人家投机不投机呢? 总之注册制对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不会有啥了不起的影响,只有部分投行业务多的券商可能会受益,能多赚点注册制的手续费,但近期也在股价中充分反应了。 未来该投资还是投资,该投机还是投机,照例互道**而已。 我A股十点半前洋韭犹豫了下,各大指数纷纷高开低走,十点半后洋韭开拉,各大指数遂翻红;下午又把这个剧本重新走了一遍。不光大白马蓝筹这种洋韭主导品种如此,中小票的节奏也差不多。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个市场如果离开洋韭就不会炒股了... 跨过香江干不过洋韭我能理解,但自己场子上 交出主导权可也就太怂了。 但重要的是目前洋韭已经进入牛市思维,而A韭们还停留在熊市思维。按照三体的说法,熊市特点就是充满了猜疑链,每次股价一涨就感觉有人要害我,所以每个人都成为黑暗森林中的一份子、相互砸盘。 好消息则是今天成交量又破万亿,说明尽管有很多砸盘侠但接盘侠也出现了,心态转化的过程正在无声进行中。但这个万亿其实也有点 诡,按理说这个成交量出来无论指数还是个股都该凸凸往上冲了。 也不用为了a股这点内卷的涨涨跌跌过于伤神,总体属于保留剧目。今年好歹年前还涨了不少,算是对我散户好的了。
    2023-02-02 17:13:38

    回复

  • 胡戽就
    有点熬出头的感觉了。 交易恢复到万亿级别,流动性基础恢复。 情绪端,市场经历了对反弹的不屑,对反弹持续性的疑神疑鬼,再到习惯性猜顶,再到被北水持续入场震撼,市场走了一个很完整的情绪周期,资金从内资卖,外资买,到了现在,甚至开始有了内外合力的迹象了。。。 甚至,怀里的票都有了持续性。。。 2022的伤痛正在被修复,咱总算熬出头了。 甚至有声音开始讨论,情绪是否过热了。 毕竟,融资融券数据与指数的历史级别背离也有了要修复的意思。。。 我们坚持在市场明显低位机会的时候死多不动摇,就是坚持做正确的事吧。 终有熬出头的一天,生活如此,交易也如此吧。 去年,沪指就是走了一个巨大的水下W。 熬过来的同学回头看看,可以拍拍胸脯压压惊,庆幸自己没被淘汰,在集中淘汰投资者的一年中,能熬住没有被淘汰的人 拥有了参与下一个轮回出春暖花开的权利。
    2023-02-02 18:17:46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