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中源协和股吧 > 写在中源协和第三次重组失败后的随笔 返回上一页

写在中源协和第三次重组失败后的随笔

冷八夜

(发表于: 中源协和股吧   更新时间: )
写在中源协和第三次重组失败后的随笔
中源协和第三次重组失败了,看到公告的那一刻我也和你一样心痛难过,再说什么好像都变得无济于事,面对各种各样的质疑与咒骂,公司再一次破鼓万人捶,股价仿佛也将坠入深渊。如之奈何???我只想说,李德福,你欠广大股东一个真诚的道歉。除此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公司股价从2011年的10元起步,到2015年4月28日创下78.58元(牛市中重组停牌的时大盘的点位为4476点,大盘最高点为5178点),市值突破300亿的历史新高后,目前停牌(停牌日上证指数收于3152点)的价格为26.8元,市值103亿。股价从最高点已经下跌了66%,回到了2011年8月的价格。持有的所有股东可谓伤痕累累。巨幅下跌原因很多:同期股市整体因股灾熔断等因素同步下跌,公司2次重组失败,第一大股东出尔反尔的突然减持,魏则西黑天鹅事件,闲置资金炒股亏损,使得多重利空叠加,业绩与估值遭遇了重创。期间公司高管的增持,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的方式累计买入公司股票254.0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6%,成交金额8700.27万元,成交均价约为34.25元/股。)均没有挡住股价下滑的脚步。当期股价是市场对公司利空的充分反映,属于典型的戴维斯双杀。公司脐带血存储受益于2胎放开数量有所增加,基因检测也开始贡献上千万的净利润,特别是子公司上海执诚生物为公司贡献了8000多万的净利润,,只是由于2016年公司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设立美国子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均有所上升;同时证券投资业务导致非经常损益为负,故净利润同比有明显降幅。2017年拟实现营业收入10.38亿元。随着华大基因上市临近,公司估值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升。目前再割肉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在我们失望到极点的时候,不妨看看公司豪华的专家团队,干细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端人才,这也是我们一直坚守的理由:吴祖泽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血液学家,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前院长。在我国血液学研究领域首先引入并传播了造血干细胞的理论和技术。为人类医治白血病、放射病、重症肝炎等疑难病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干细胞移植之父”。裴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创造学会理事长,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Cell Research》主编和国际多种学术刊物编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第四届、第五届专家顾问组成员,“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第一届专家组召集人,国家重大基础平台建设专家组成员。马丁-埃文斯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卡地夫大学校长,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RS),英国医学科学院创始人、院士。埃文斯教授是世界顶尖的、大师级干细胞研究专家,在基因敲除技术和干细胞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200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还获得了Albert Lasker医学奖、英国皇家医学学会金奖、皇家学会Copley奖等多项大奖。Massimo Dominici博士摩德纳大学干细胞科学家、国际干细胞疗法组织新任主席。多年来一直从事造血干细胞和儿童白血病方面的研究,他将国际细胞治疗协会的资源带到中源协和,共同开展各个层面的重大合作,拉开运用干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疾病方面的序幕。丁胜教授美国Gladstone心脏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福尼亚大学药物化学系教授。丁胜教授是国际著名干细胞专家,在化学与干细胞生物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在应用化学小分子调控干细胞的增殖、激活、分化以及细胞重编程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付小兵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创伤外科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等国内6所大学客座教授。国际创伤愈合联盟(WWHU)执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和咨询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后勤专用项目评委,国家新药评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以及《国际创伤修复与再生杂志》、《国际创伤杂志》、《中国科学》(C辑)编委。裴雪涛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医学研究所所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监督鉴定中心主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典编委会委员,国家863干细胞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著100余篇;主编、分主编及参与5部专著的编写。徐国彤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临床视觉科学实验室课题组长和中科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2007年担任科技部重大科学计划(干细胞资源库与关键技术平台建设项目)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所所长,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时玉舫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免疫与成体干细胞课题组组长,国家973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自1997年起担任Cell Research杂志的副主编和主编,1999年至2002年任Journal of Immunology副主编,2008 年出任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编委、干细胞栏目主审。刘拥军博士1968年3月出生,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2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天津和泽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任国家干细胞工程研究中心/泰达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研发部主任;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间充质干细胞库主任;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干细胞库主任;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的总裁助理,间充质干细胞库主任。全国生理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863计划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血液血管细胞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的研究开发工作,在干细胞领域、基因表达与调控以及免疫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国际领先学术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及完成了科技部“863”、“十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作为骨干成员完成863计划、攀登计划、973项目、天津市公关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并荣获了多项科技奖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一项,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朱德琳博士53岁,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博士,1992年毕业于英国肯特大学博士后。1996年至2005年在南安普敦大学/CRUK担任高级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从事肿瘤的免疫治疗与肿瘤疫苗、B细胞肿瘤的免疫遗传学、抗体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Nat Med、PNAS、Blood、J Immunol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现任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研发总监,主要从事干细胞的临床转化研究,负责干细胞的研究和新药开发以及指导培养研究生等方面的工作;主持参加了多项国家和天津市的科研项目。黄家学博士1997-2000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从事医药技术研发,参与建立中国第一个高通量药物筛选中心,建立了数十个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化合物样品数据库及生物活性数据库;2000-2005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医学中心从事早期淋巴祖细胞的跟踪及其对NOTCH传导信号的反应研究,首次论述了成人骨髓造血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功能性T细胞的条件,并对体外造血干细胞的扩增条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获免疫学博士学位。2005-2008在诺华制药公司GNF研究所从事肿瘤干细胞研究;采用全转录本的敲除技术筛选对T细胞的激活有重大影响的基因并评估其作为药物靶点的可能性,建立了肿瘤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方法并分析这些肿瘤干细胞的基因表达同分化的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从而寻找针对肿瘤干细胞的药物靶点;从事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他组织干细胞的组织特异性、归巢特异性研究以及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定向分化研究。参与基因检测及健康管理中心的建立。荆杰博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世界首台全自动细胞培养仪的发明者之一。2000年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医学院(Tel Aviv U in Israel)取得生理学博士学位。2000-2007先后在美国UC Davis、Stanford University、The Neurosciences Institute进行药理学、临床分子诊断和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1995-2007在世界著名的JBC,EMBO Journal,PNAS,The Molecular Pharmacology等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近十篇学术论文。1995年获得以色列高德拉-梅厄总理奖 (Godlar Meir Fellowship);‚1998年获得高登研究大会(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的青年科学家资助等。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究,专长于生物细胞治疗,生物细胞打印等再生医学领域。卢世江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肿瘤研究所,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卢世江博士有超过 10 年的肿瘤研究及 20 多年的干细胞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经历,是十多项干细胞方面的专利的发明人---在 2014 的Nature Biotechnology 干细胞世界专利分析报告中,卢世江为发明人的干细胞专利引用次数和专利数量分别排在第 5 位和第 7 位。曾任职于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奥卡塔治疗公司,担任研发资深主任、总监。冯强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并担任中科院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获得卫生部吴阶平-保罗·杨森奖,欧盟玛丽·居里奖学金和英国的Wellcome Trust 基金会大奖(20 万英镑),后者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在生殖生物学领域获得此基金会的大奖。随后,冯强赴加拿大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开展肿瘤研究,及美国开展干细胞及其临床治疗方面的研发。在世界著名科学期刊,包括 Nature Methods, Blood, Stem Cells and Stem Cell Reports等发表多篇重量级的文章。冯强博士曾任职于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米利浦和施码治疗公司,担任研究部血小板组主任,细胞扩增和生产经理及干细胞生物经理。陈列平博士现任耶鲁大学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癌症研究讲席教授以及免疫学,皮肤科和医学肿瘤学教授;耶鲁大学癌症中心癌症免疫治疗项目主任。陈博士是癌症免疫治疗的开拓者,共同发现了PD-1/PD-L1途径,并于1999-2002年独自建立起以PD-1/PD-L1途径为靶向的肿瘤免疫治疗。他在2006年发起并组织了第一个以抗PD-1抗体治疗多种癌症的人体临床试验,由美国FDA在2014年批准上市。陈博士的研究革命性地改变了癌症的治疗方法,他的发现直接引导了针对多种癌症所开发的抗PD-1 / PD-L1抗体治疗的发展。David T. Scadden博士哈佛医学院Gerald and Darlene Jordan讲席教授和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再生医学技术中心和癌症中心恶性血液病部主任,以及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的联席主任。 Scadden博士的研究着重于用成血干细胞重建免疫功能来治疗癌症和艾滋病。他是艾滋病相关的卡波氏肉瘤和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专家,已经开发了许多相关的新疗法。通过他的工作所开发的治疗方法已在全世界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癌症患者中使用。林海凡博士现任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尤金希金斯讲席教授,遗传学、妇产科和生殖科学教授;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主任,兼任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始院长。林博士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机制及癌症发生的关系,在干细胞不对称分裂,干细胞微环境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发现了Piwi基因家族及其在干细胞自我更新和生殖发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被《科学》杂志誉为2006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Joseph E. Italiano Jr.博士现任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及哈佛医学院副教授,同时担任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外科医学副教授。Italiano博士是Platelet BioGenesis公司的创始人之一。Italiano博士是血小板领域最顶尖和权威的科学家之一,并应用其发明的微流控制装置世界上第一次将人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所得的巨核细胞在体外生产大批量的具有生物学活性血小板,为体外生产血小板为临床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程临釗博士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卢卡斯和霖血液学讲席教授,肿瘤和妇产科医学教授,基础研究血液学分部的副主任。程教授从博士后期间开始干细胞研究,帮助建立起从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小鼠多能干细胞系,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在1992年发表在Nature上。自1994年以来,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类干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工程学,开发人类血液系统疾病的实验模型和治疗方法。其小组在成人造血干细胞和人类多能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造血细胞分化方面作出了多个发现。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