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东软集团股吧 > 二十多年积淀,东软迎接智能驾驶与车联网新时代 返回上一页

二十多年积淀,东软迎接智能驾驶与车联网新时代

闻伉佯

(发表于: 东软集团股吧   更新时间: )
二十多年积淀,东软迎接智能驾驶与车联网新时代
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谷歌和百度的无人驾驶,乐视的超级汽车等新闻不断刺激大家的眼球,提示着这个世界,一个崭新的汽车时代正在到来。1995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还未启动。东软集团获得一个与日本阿尔派电子(以生产汽车音响及汽车通信系统产品为主的专业汽车电子企业)合作的机缘,汽车电子业务由此开启,只不过,前期主要承接诸如汽车音响、导航、电子地图等车载辅助软件的开发。两年后,开始力争主流,尝试参与汽车内主要软件的开发,也就是量产的大规模软件开发,通常从启动车载电子的设计一直到最后的测试,要跟随汽车研发周期历时8年之久。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软件质量的考验是不言而喻的。这练就了东软在业界十分过硬的软件功底。如今,很多国际知名汽车里的车载电子系统,都是由东软近3000名专业工程师开发的。尽管如此,处于从属地位的东软始终在汽车电子产业链后端徘徊,站在很多汽车厂商的背后,只是默默做着开发工作。随着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增长,汽车厂商更加关注如何贴近中国客户的需求,而国外汽车电子企业对中国人驾驶行为的理解不同,最终导致其提出的车载系统开发方案和汽车厂商的期望容易出现偏差,其昂贵的产品价格也不太为汽车厂商所接受。为了化解这个市场矛盾,2011年阿尔派将东软推到了Tier 1(意为第一层级供应商)的位置上。如此一来,东软拿到一笔订单后,自己承担80%的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则从阿尔派采购。从“乙方”上升到“甲方。然而,对于以外包服务出身的东软来说,这一“升位”最为挑战的就是知识资产。让东软认识到,拥有IP(即知识产权)对于公司是多么重要!它却决定了一个企业生存的命运和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东软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汽车电子先行技术研究中心,迄今为止,东软在汽车电子IP建设上的投入已超过2亿元。通过知识资产驱动增长、寻求商业模式的转型,早在几年前就在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的设想中萌生:“未来是否可以不按人头收费,而是按照你卖出了多少台设备来收费呢?”这种思维转变正在改变东软的未来,也给东软的汽车电子业务定了一个重要基调:从“卖人头”转向“卖知识资产”模式——这意味着,一向在幕后作为接包方的东软,开始转变角色,成为汽车电子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逐渐向产业链的高价值端转移。以东软位于德国的研发团队为例。他们的一项业务是帮助很多车厂做北美和欧洲的导航和地图编译服务,这项业务来源于宝马、奔驰的很多车主都需要定期去升级车载的地图和导航的需求,而将来,每当有用户到4S店去做一次地图和导航的升级,都将会支付给东软费用。东软在(汽车电子业务)内部管理上进行重点“改造”。一个典型的举措就是培养MC(Model Chief,即车型主管)。针对汽车厂商的每款车型,都有一个车型主管去全方位对接,而这个车型主管不仅要“管”理解客户需求,而且“管”产品的软件、硬件、结构、外观设计等,最后还要负责样品、各种实验以及取证。不难想象,能否从“隐形者”身份冲到市场前端,成为汽车电子领域的主角,这个转型对于东软将是一次极不寻常的历练。2012年3月,刚刚度过20周年庆的东软与汽车厂商签下转折性的一单,曾经在IT界产生巨大影响。这项合作内容是:东软向奇瑞量子(现称观致汽车)销售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将共计增加主营业务收入约31亿元。2014年9月金秋,观致汽车评出的2014电子电气领域中唯一一家“杰出供应商”授予东软,这也是该汽车厂商从几百家供应商中择优选取出5家、东软作为其中之一的最佳褒奖。与观致汽车的合作初显成效后,东软又陆续拿下多个车载项目,在汽车电子市场上越来越受瞩目。而实际上,直接和汽车厂商合作,跟他们一起面对终端市场,使东软离C端用户的需求更近了一步。这也给东软目前着力探索的B2B2C模式开了个好头。目前,汽车电子业务在东软集团已成为转型中的重要力量,更多探索根本停不下来。事实上,汽车厂商近几年越来越惊奇地发现,由于硬件的设计和制造的同质化,汽车真正创新的来源不再单纯地依靠硬件,而是靠软件、靠网络及其带来的全新驾驶体验。软件的重要性开始备受汽车厂商关注,也变成了汽车电子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这一点在其目前着力研发的“云平台”上已显现无疑。东软的云平台上不止有导航,什么应用都可以有,用户可下载任何他想要的App。但前提是要经过东软测试验证没有问题——这一点从安全性来考虑,万一手机里有恶意应用传播,对汽车行驶将造成致命的威胁。而这个叫做“C-CUBE”的“云平台”,可使用户在PC端、手机端、车机端均享受数据、内容的连接与互通。今日的东软,在汽车电子领域深耕多年, 客户包括宝马、奔驰、大众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和一汽、上汽等国内品牌,目前在环境感知领域的雷达、传感器等产品均有专利,算法已经实现部分商用。 根据公司披露目前全球TOP30 的车厂75%是东软的客,业务深入全球车系以及核心车段。东软汽车电子研发团队人数达到3000 人,全球第一。在日本有以日本人为主的200 人的团队,这是专门做汽车电子且以软件为主的布局。汽车电子是非常封闭的俱乐部,东软是里面为数不多的成员。此前募集项目包括的汽车智能化主要包括爱驾驶APP、Sensteer 数据分析平台和Sensteer 云服务平台。其业务基础为汽车行业应用经验与合资公司东软睿驰。 15年成立的东软睿驰依托于东软在汽车电子领域20多年的实践和积累,聚焦推动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致力于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管理和智能充电关键技术,以图像识别、传感器融合为核心技术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无人驾驶关键技术以及基于开放云平台的Telematics车联网等领域展开创新和研发,深化东软汽车电子业务布局。目前,东软睿驰已成功推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充电系统产品。2016 年1 月,公司公告将携手四维图新在地图、交通信息、车联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在6 个方向逐渐布局。双方致力于打造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互联网 ”合作的典范。六大合作方向。一:地图数据和动态交通信息。四维图新将向东软集团提供导航地图等动态交通信息数据,东软承诺在所有需要以上数据的相关软、硬件领域优先采用四维图新的数据。二:无人驾驶技术。利用在ADAS 技术、导航引擎,及高精度地图方面的优势,向无人驾驶汽车提供核心服务引擎。三:车联网应用服务体系。共同建设和完善国内的车联网应用服务体系合作开展地图数据增量更新的云服务。四:手机车机互联技术。在手机与车机互联应用领域开展相应的合作。 五:OEM NAVI 及后装导航、地图数据Compiler。双方结合各自在多个国家的compiler 和导航软件开发及原始数据方面的优势,共同面向Tier1,车厂等提供整体导航解决方案。四维图新承诺在所有需要相关导航产品及技术领域,除客户指定及自己产品外,优先采用东软的导航产品及技术。东软在客户指定外,优先采用四维图新的原始数据。六:全球业务。基于各自目前在全球范围的业务拓展,双方将致力于在中国外的区域开展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海外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的技术优势,共同拓宽相应的全球业务机会。 从成立至今,东软国内国际并举,国际化从来没有弱化,而是始终在增强。目前2万员工,有6000人从事国际化业务。刘积仁提出,未来10年之内,国际业务的营业额要从目前的30%提升至60%,届时,东软会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全球性软件企业。当前的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智能互联的新时代,有着20多年汽车电子技术和市场积淀的东软集团,正在走向前台,开创更大的辉煌!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