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中航重机股吧 > 再看看,请大家完善重机资料,如果认为可以,请到处转发,我42的本 返回上一页

再看看,请大家完善重机资料,如果认为可以,请到处转发,我42的本

相刀式

(发表于: 中航重机股吧   更新时间: )
再看看,请大家完善重机资料,如果认为可以,请到处转发,我42的本
我以我血溅轩辕,恳请广大股民协助购买600765中航重机!中国航发四兄弟中市盈率最低才68,明明是国家航发集团要成立,但是恶庄就是一直在打压这个中航工业集团的第一股票。我恳请大家众志成城为国家的航空发动机事业贡献力量,也相信很快大家就会得到丰厚的回馈!原因分析我会列给大家听1. 各种信息,包括控股股东,包括工信部,包括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说明16年要重点发展的项目就是飞发分离,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从中航工业中分离出去,明确要求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在英国罗罗(劳斯莱斯)、美国GE(通用)、美国惠普(HP)等世界著名公司中有重要的一席!2. 我们的歼10明确要出口(出口编号FC-20),说明一是我们自己的WS-10系列发动机终于能赶超美国俄罗斯的发动机了,二是说明以后我们国家重点要马上列装的战斗机不是J-10,而是其他的J-20,J-15/J-16,J-18,J-31等。3. 运-20编号589的第五架已经试飞成功,说明2016年大运会开始列装的。以及其他C919/C929要替换或直接使用WS-20,都是一步之遥的事情了。4. 重点讲一下中航重机的地位。重机是中国航空工业企业首家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股”。以航空技术为基础,建立了锻铸、液压、新能源投资三大业务发展平台,积极发展高端宇航锻铸造业务、高端液压系统业务、高端散热系统业务、中小型燃机成套业务,燃机成套向总承包、安装、运行维护等服务领域拓展,公司拥有12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其中,锻铸业务包括中航宏远、中航安大、中航景航、中航卓越、中航特材、中航上大、中航高新、中航激光8家子公司;液压业务包括中航力源、中航永红2家子公司;新能源业务包括中航新能源、中航世新2家子公司。 首先给大家说明的是锻造件,重机占了所有飞机发动机65%以上的份额,完全处于垄断地位,尤其是高温耐冲击的钛合金(海绵钛以及和贵州省重点扶持的钛合金业务),且公司陆续在西安等建立了精密锻造业务,业务发展范围广泛;其次是激光增材3D打印,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中航工业激光 王华明院士“的事迹,就知道在各种新型号发动机台架耐久实验以及导弹,飞机试验中,是怎么样提升了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再就是高端液压系统,和德国力士乐合作以及自主创新的各种发动机和飞机液压件(稍微有发动机常识的人会理解在航空发动机系统里面液压系统是多么的重要,实在不懂的可以知道飞机起落架吧,这也需要液压控制的)也是完全处于国内垄断国际领先的地步;当然还有散热系统,高温高压离不开散热热交换系统(汽车发动机大家也该懂得散热器和冷凝器以及涡轮增压的散热系统吧),这个也是国内垄断的。5. 在这个情况下,为什么股价压这么低呢?因为2015年6月处的增发公告!当时股价在36左右时明确增发37亿,每股25元的价格,目前还未通过,估计就在这里面,再就是配合中国航发集团成立之初的资产市值低(其他三兄弟有中航动力600893、中航动控000738以及成发科技600391)所以刻意打压股价!附1:在王华明院士的公示材料中,其研制的金属构件激光熔化沉积增材制造技术自2005年以来已在歼-15、运-20、歼-11B、歼-31、C919等7种飞机、东风XX等3种导弹、遥感24等2种卫星、FWS13等3种航空发动机和1型燃气轮机等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工程应用并发挥关键作用。 在歼-15战机上,其前起落架大型整体钛合金支撑框尺寸大,结构复杂,传统方法难以整体成形制造,而利用激光增材制造的钛合金构件目前已经累计飞行起降10000余架次,工作正常。 在运-20研制中,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7天内完成6种机身/主起落架接头大型主承力构件的快速制造,确保了飞机如期首飞;成果呗确定为飞机“降成本计划”的主要途径,主起落架支柱、翼/身对接框、尾翼悬挂操纵一体接头等8大类、28种大型复杂整体钛合金关键主承力构件通过工程验证考核并陆续安计划装机应用。 国产大飞机C919同样运用了3D打印钛合金零件,主要用在飞机主风挡窗框、机翼和机体衔接部位。 除此之外,他主持研究的新型特种涂层还应用于某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高温重载驱动机构,累计试车216小时,无明显磨损,而传统方案试车10余小时最大磨损深度达2mm。附2:经过几代人的勤奋努力,中国终于成为这个地球上继美国、苏/俄以后第三个拥有大推力先进军用发动机的俱乐部成员。《中国航空报》2月22日发布了一篇文章《铸国防空疆之重器——记中航工业发动机研究院、动力所总设计师刘永泉》。文章报道了刘永泉总设计师的事迹,并提到某型发动机试验成功,“十二五”研制目标顺利实现。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指出,依照试验成功的节点时间来判断,该型发动机应该为FWS-10B型“太行”改进型发动机。附3:中国为何现在才准备出口歼10战机?在J-10战机研制成功之前,中国战机的研制思想完全来源于前苏联,就连中国空军的作战系统,都是学习前者,从歼10战机开始,中国就开始打破这一定律,完全按照自己的作战定位和需要来研制先进的第三代战机,也正因此,歼10战机对中国航空工业和空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伴随着国产歼20战机的即将服役,歼10战机已经不再是中国最先进的国产机型,在国际市场,发展中国家对先进的三代战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有必要推出更先进的竞争机型,而国产歼10就是做合适的战机。附4:千亿航空发动机公司月内成立 将获多方新一轮注资http://www.chinaequip.gov.cn/2016-01/20/c_135026072.htm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预计本月内中国将成立一家全新的航空发动机公司,包括为大飞机C919研发国产发动机的商发在内,国内绝大部分涉及发动机业务的单位都将整合其中,资产规模将会超过一千亿元。  已经有外媒报道了最快1月底这家新的发动机公司就将成立,届时新公司还将获得350亿元的新一轮注资。目前较为普遍的一个传言是新发动机公司将在1月25日正式亮相,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资金支持的具体金额还无法确定。  为了改变中国发动机研制严重依赖飞机项目上马的局面,过去两三年间业内一直传出要求发动机研制独立的呼声。包括中航工业的一些专家都曾撰文,认为发动机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建议学习欧美“飞发分离”的模式,将发动机研制单独出来予以专门的人才、资金和技术支持。  早在去年9、10月,中航工业旗下的四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称因重大资产重组,中航工业实际控制人的身份可能发生变化。已经从侧面证实了发动机业务即将独立的消息。  在上述外媒报道前,已经有消息称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曹建国将担任发动机公司董事长,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李方勇将会担任发动机公司总经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能确认上述人选是否属实,中航工业方面也依旧对新发动机公司成立的消息表示不知情。但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考虑到新的发动机公司将超越飞机项目的限制,需要吸收中航系、航天科工、国防科工等各方力量,曹、李搭档掌舵新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可能性较高。  传统研发模式面临淘汰  按照彭博社引述匿名人士报道,航空发动机公司的相关资产涉及40多家单位,几乎包括中国所有航空发动机相关研制单位,资产规模达1100亿元。这将基本涵盖国内的绝大部分涉及发动机研发的单位,包括发动机产业链上下的公司和背后的研究院所。  这当中有几家公司已经板上钉钉。中航动力(600893.SH)、中航动控(000738.SZ)、中航重机(600765.SH)、成发科技(600391.SH)去年10月曾先后发布公告,称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发动机业务独立出中航工业的方案,确认了实际控制人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消息。  这四家公司分别定为中航的发动机整机、控制系统、原材料加工和零部件的业务平台,在1月19日彭博社报道后股价也集体大涨,一度接近涨停。  这一思路和单独成立中国商飞来推进国产客机的研发和入市是一致的,当时中航还专门成立了中航商发,配合国产客机研发国产民机发动机。按照最初的计划,商发研制的国产民机发动机长江1000A将在2020年问世。  但这样的思路在过去几年受到了很大挑战。因为业内已经逐渐意识到以往的研发模式已经不利于发动机技术革新。以往国内一直采取“一厂一所一型号”的发动机研发模式,也就是“一个厂要研制一款飞机,才会有一个研究所去研发一款配套的发动机”。一旦飞机项目下马,发动机研制也随之停摆。  而在国际上,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在内,其发动机研发和飞机研发都是分开的,造就了普惠、罗罗、GE、IAE和CMF国际等几大发动机巨头。  过去两三年来,要求学习“飞发分离”模式的意见不断在业内发酵,包括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组书记陈锐等中航系人士也认为,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要求。  在层层管理体制之下,发动机业务得到的支持始终有限,不少项目进展缓慢。以商发研制的长江发动机为例,原计划是要在2020年装入C919,但这一目标现在已经延到2025年以后。  业内的意见逐渐得到了高层重视。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包括工信部在内的相关部委人士已经多次分赴各地调研,了解各方专家对发动机业务独立的看法。  航天科工 中航系搭档?  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中航商发也将会一并注入新的发动机公司。这家公司除了承担C919的发动机研制,未来还要研发宽体机的国产发动机,其目标是比肩前述国际发动机巨头。  按照彭博的报道,新发动机公司成立时还会得到新的注资,预计约350亿元,届时新的发动机公司资产将会接近15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可以肯定的是新公司将会得到多个出资方的新一轮资金支持,但无法确认上述数额的准确性,以及各方的出资比例。  在彭博报道之前,已经有消息称航天科工一方的曹建国将担任发动机公司董事长,中航系一方的李方勇将会担任发动机公司总经理。这一消息和去年传出的多位中航系高层履职发动机公司的说法稍有不同。  李方勇去年就曾被传出可能会调任新的发动机公司,但彼时传言的高官名单中有多人来自中航系。李目前担任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组书记,去年就已经传出进入了航空发动机领导小组名单。他也曾多次就中航系的发动机研发进行回应。  曹建国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组成员,从参加工作开始一直在航天系统内就职。而在去年的征求意见过程中,业内就有建议提出也应将航天和船舶相关的发动机业务整合到新的发动机公司中。  由于技术相通,一家发动机公司涉及多个产业并非没有先例。英国著名的发动机巨头罗罗旗下不仅有飞机的发动机业务,其同时也涉及船用发动机! 附5:中国商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一重要试验成功,预示WS20的成功。近日,中航工业强度所顺利完成某型发动机风扇轴高低周复合疲劳试验,标志着国内首次进行的商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轴高低周复合疲劳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该试验主要验证某型发动机风扇轴在标准循环载荷作用下是否满足要求的循环寿命,并为某型发动机验证机研制项目提供支撑。试验载荷包括轴向力、旋转弯矩、主扭矩和振动扭矩,技术难度大、载荷复杂、边界条件模拟困难。为了保证试验节点,强度所高度重视,组织多位技术人员攻关,研制了专用试验器,并先后攻关解决了加载频率低、控制精度差、载荷耦合以及位移测量不能复位等难题,最终按节点顺利完成了试验任务,为型号研制做出了贡献。附6:目前,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一系列新型发动机项目正在进入关键攻关阶段。据境外媒体报道,WS-20发动机已随运-20飞机试飞升空,推比达到9以上的新一代中推发动机即将获得立项研制,推比为10一级的WS-15第四代发动机正在进行上机试飞前的准备工作,推比为12一级的改进型四代军用发动机已经进入预先研究。推比为8.5一级的改进型“太行发动机”将于未来几年试飞。为新一代远程隐身无人机、无人隐身攻击机、长航时无人机和有人驾驶远程隐身轰炸机研制的新型系列无加力发动机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功重比1200千瓦级、1500千瓦级、2000千瓦级和5000千瓦级的WZ-9改、WZ-16、WZ-10和WZ-20三款重点涡轴发动机项目进展顺利。下一代先进涡轴发动机、下一代先进中推和推比15一级的第五代大推正在进行探索,其中推比15一级的第五代发动机将于2016年上马核心机,基本上已经赶上美国的同期水平。目前,中国航空发动机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通过“两机专项”,我国正在同时进行至少22个航空发动机研制项目,这个世界上,已经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现代发动机研制周期很长,一款发动机从核心机探索到批量生产,通常要经历3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必须尊重科学发展规律。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几个以航空发动机为主的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和基础科研研究基地建设,这些项目从材料、科研规划、科研设备、试验手段入手,为国家“两机专项”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附7:是真的!不是PS的!喜大普奔!首架黄色2101号歼20出厂测试 开始正式量产!  网上出现了一架新的歼-20战机,与以往的歼-20战机明显不同的是,这架歼-20战机还处于只有底漆的“黄皮机”状态,其机身编号也从以往的20XX直接晋升为2101号。军事观察员认为这是歼-20战机从试飞用原型机进化为试量产机型的标志。意味着歼-20战机的技术状态已初步确定。或许歼-20战机将很快进入部队服役。喜大普奔!首架黄色2101号歼20出厂测试 开始正式量产! 黄色歼20的编号2101颇有分量,2101可能代表第一批量产型的第一架。也就是说这是即2架黑色歼20验证机、6架银色歼20原型机后生产的首架量产歼20,歼20从研制迈入了批产,属于中国航空工业与国防工业的里程碑。相信不久即能在解放军的装备队列中看到这款隐身战机正式服役。喜大普奔!首架黄色2101号歼20出厂测试 开始正式量产!  黄色歼20进行交付前的试飞滑跑等项目,与之前滑跑前便涂装完整有较大不同,这也是量产化生产的一个特点。量产时为了安全和提高可靠性,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都是在喷涂前进行试飞,没有问题后再继续交付前的收尾工作。喜大普奔!首架黄色2101号歼20出厂测试 开始正式量产!喜大普奔!首架黄色2101号歼20出厂测试 开始正式量产!附8:历经30年磨砺,“太行”发动机终于“行了” 2016年2月23日,《中国航空报》刊发专题文章对“某型发动机”研制成功进行了高调报道。而从2015年5月开始,该报就曾刊出四期有关“某型发动机”科研成果的连载。根据相关数据和情报分析推测,此处的“某型发动机”应该就是“太行”发动机。自问世以来,“太行”便饱受争议,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战机之心”性能究竟如何?“‘太行’行不行”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当年先是“‘太行’不行”,接着仓促通过定型,然后又出现故障让歼-11B等发动机,最后直到涡扇-10A才大批量装备歼-11B和歼-11BS。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曾表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航空发动机取得突破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前,被誉为“中国心”的航空发动机项目于2015年首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实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加大国防科研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力度。紧随其后,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十大重点工程,“航空航天装备”位列第三。计划要求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据预测,未来20年我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需求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1人民币约合0.16美元)。欲打造强劲“中国心”,必然要千锤百炼2016年2月25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2016年的一个重点任务是启动实施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最终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的投入将可能多达3,000亿元人民币,必将带来两机动力行业的一次快速发展和进步,对于中国整个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行业来说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顶层政策已然出台,中国军工也在以实际行动抓紧落实。目前,以中航工业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军工业正掀起新一轮海外并购潮。中航工业1月发布消息称,该集团在十二五期间共完成14宗海外并购,总额达149.5亿元人民币(约合23亿美元)。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中航工业已先后并购了奥地利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FACC)、美国西锐公司、美国大陆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德国Thielert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海外并购使得集团海外收入激增。2011年,中航工业海外收入为431亿元人民币,2015年这一数字便增至753亿元,增幅近75%。中航工业计划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将并购目标锁定在“发达国家”。2014年,中航工业总收入达到3,94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近13%,2015年则有望达到约4,350亿元人民币。歼-31“鹘鹰”隐身战斗机、FC-1“枭龙”战斗机、歼-10、L-15“猎鹰”高教机、L-7初教机、K-8基础教练机、武直-10、运-8、运-20以及“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都是该集团的王牌产品。与航空发动机紧密相关的燃气轮机方面,中国也正奋起直追。2001年,中国发改委发布《燃气轮机产业发展和技术引进工作实施意见》,决定以市场换取技术的方式,进行技术引进,通过上海汽轮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东方汽轮机厂和外企合作生产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技术。但现在的事实是,中国燃气轮机市场完全由外企把持。正在商业运行的机组中,几乎没有一台完全自主生产的中国国产燃气轮机。中国自主开发的燃气轮机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从上到下的顶层设计,很难形成有效的产业化。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符合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发展规律,目前正是全面振兴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产业的有利时机。当前,中国对航空发动机事业体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中国已经认识到,航空产业必须动力先行,发动机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要想大力发展必须是国家行为,必须集中投入,必须承担风险。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FADEC也获得突破本周中国航空报的新闻当中,披露了“太行”发动机改进型号由中航工业动力所研制成功的消息。涡扇-10“太行”发动机历经了30年的艰苦研制,终于在这一刻算是圆满收官了。完全体“太行”不仅把推力增加到了14~14.5吨,而且据消息称,“太行”发动机改进型号也是在刘永泉团队的带领下,完成了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的研制。这一姗姗来迟的喜讯,让中国迈入了航空发动机制造强国的大门。航空发动机的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英文简称为FADEC),是指挥发动机的大脑。FADEC可以从发动机上的传感器中获取数据,对发动机进行一系列的复杂控制,如改变喷口面积、监控发动机状态、诊断故障等等。FADEC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而且减轻了发动机的重量,是目前欧美军、民用航空发动机的标配。不过在硬件上终于“行了”的涡扇-10A,还不算和西方先进大推力航发齐平,充其量是和AL-31F各有千秋。现在我们知道,带FADEC的涡扇-10B才能说是一台完善的“太行”。那么,当初咱们为什么没能搞出带FADEC的航空发动机呢?FADEC这堂课没补上,是有历史原因的上个世纪70年代起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涡扇发动机,同时期欧美开始了FADEC的研制工作。前苏联虽然有了发动机,然而其电子工业水平并不能支撑起FADEC的研发。当时留里卡设计局开辟了一条“旁门左道”,使用模拟电子技术,为AL-31系列发动机开发出了机械液压+模拟电子的混合控制系统。涡扇-10发动机的技术源头为美国的CFM-56发动机——这是一种以GE公司F101的核心机为基础研制的民用发动机,之后又借鉴AL-31F的控制技术,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太行”。然而航空发动机的逆向还原工作显然比其他领域难上了许多。从纸面上看,“太行”是一款媲美美国F110的先进发动机(结构和核心机相同),然而现实中,它却因此犯下了“心脏病”,让国产战斗机多等了十多年,也让中国苦等了十多年。由于“太行”的技术源头CFM-56是美制民用发动机,中国自己则缺乏高性能涡扇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经验,在上世纪90年代大量引进和深度接触俄制AL-31F发动机后,中国不得不采用了一种“土办法”,就是把AL-31的控制系统移植到“太行”上面凑合。对于80年代、90年代的飞机来说,模拟电子技术或许是“够用”了,加上苏联强大的整合能力,使得AL-31系列成为了一代经典。可是作为一种需要在21世纪使用的发动机,机械液压+模拟电子控制系统不仅在系统性能上落后于FADEC,且增加了发动机的重量,对于控制一台“美系”发动机来说更是力不从心。我们现在说这些话是事后诸葛亮,当时却是属于“完全不知道自己竟然不知道”。这一来二去,“太行”竟然走了十多年的弯路。在等待“太行”逐步排除故障的同时,战机的研发却一刻不能停歇。为了“太行”能行,空军选择了让歼-11B作出牺牲,但是其他战机却等不了。“太行”原本是配套歼-10的发动机,但是形势逼迫,歼-10A不得选用AL-31FN,为此甚至不得不重新设计了部分机身,随后的歼-10B/C系列也是一脉相承,使用改进后推力增加的42批次AL-31FN发动机——有一架歼-10B用“太行”进行了测试,但“太行”与歼-10的搭配并未持久。更关键的是,新一代战机是不能用原版AL-31凑合的FADEC对新一代战机来说极其重要。三代机或许还能用老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凑合,但是三代半和四代机却需要“飞-火-推”一体的控制系统。举个例子,印度SU-30MKI装备的AL-31FP没有配备FADEC系统,使得SU-30MKI仅采用了简单的火推交联技术。其战斗力比起SU-30MKK来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改善,除了在航展上展出一些精心设计的超机动动作外,也就是骗骗印度人罢了。而为了让我国下一代战机在国产发动机完善之前拥有FADEC系统和“飞-火-推”一体化的能力,中国对航空发动机的采购实行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苏联解体之后,原先的礼炮发动机制造厂获得了投资并组建了研发部门,成立了礼炮联合体。礼炮厂针对中国客户的需求,对AL-31发动机进行了升级。新的99M1(AL-31FM1)发动机于2006年完成了国家测试,采用了-99数字电子控制系统,并使启动机具备了3500米以上的高原启动性能。量产的99M1发动机被批量运用在歼-10B/C战斗机上,在许多歼-20原型机的照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99M1型发动机的身影。F-22正是运用其CIP主计算机实现“飞-火-推”一体,才获得了强大的超机动性能。第三代双余度FADEC不仅让F-22的F119发动机获得了极高的可靠性,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其矢量推力都能够起作用,实现了超机动。为了尽快实现四代机“飞-火-推”一体的设计理念,歼-20选择采用99M1不得不说是无奈之举。我国自行研发的“飞-火”一体在歼轰-7A上就已经实现了,而作为一款四代重型战斗机,必须为“飞-火-推”一体做好功课。歼-20要想在这方面追赶F-22,肯定不能靠等。好在涡扇-10B的收工,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终于补完了这艰难的一课。从此之后,包括歼-11后续型号和歼-16等战机,都将获得一颗智能的“中国心”,同时还有14吨级的澎湃动力,怎能不让人振奋?而这对于还在等待涡扇-15的歼-20来说,更是好消息。为了练就“太行”,我们不惜牺牲歼-11B的进度,为的就是在下一代隐形重型战斗机上不再重复这一过程。实现“飞-火-推”一体化的歼-20后续型号,其飞行性能和战斗力都将获得极大的提高。一场长达数十年的补课,历经数十年的辛酸,我们终于可以平静地说一句:“中国航空发动机,就要行了。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