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网站 > 股吧论坛 > 美达股份股吧 > 借力百亿光伏基金 昌盛日电欲谋“农业光伏第一股” 返回上一页

借力百亿光伏基金 昌盛日电欲谋“农业光伏第一股”

牛材

(发表于: 美达股份股吧   更新时间: )
借力百亿光伏基金 昌盛日电欲谋“农业光伏第一股”
蛰伏四年后,青岛一家专注农业光伏的公司正在谋划上市融资。  8月18日,青岛城投集团在光伏农业发展论坛上正式宣布,其与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国开行以及其参股的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昌盛日电)共同出资设立100亿规模的农业光伏产业基金,也标志着青岛海上丝绸之路600亿的产业基金部分落地。  在此前一天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青岛昌盛日电董事长李坚之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在经过四年的前期发展后,昌盛日电农业光伏园区模式已经得到了银行、地方政府等相关方的认可,目前正在推进上市前的准备工作。这家成立仅四年的公司项目已经布局全国18个省市,到今年底其装机规模将达到0.8GW,总规划面积5万亩,青岛城投集团是其第三大股东。  光伏与农业结合是近年来受到政策鼓励的产业方向之一。虽然光伏发电并网已经获得政策支持,但一些地方的项目仍不时面临着圈地质疑,而农业则存在前期投入大,资金来源渠道窄的现实困难,业内一直在寻求两者结合的突破口。  昌盛日电试图在两者间找到平衡。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解到,昌盛日电提出的模式是与地方政府共建农业光伏园区,将光伏发电业务和各地优势农作物种植结合,同时设计了孵化器功能、开展创客大赛引入商业团队,形成“4:4:2”的园区业务格局。这当中光伏电站的发电收益可向银行抵押带来贷款,从而解决发展农业项目前期的资金困局,而各地农业生产优势与引入的创业团队结合,为长期发展的园区产业带来可能。  “光伏+农业”获得资金支持  在资本追逐的光伏业,昌盛日电其实名不见经传。这家公司成立于2011年,但在四年后已经从最初的30人规模的初创团队已经发展到现在1200多人、0.8GW装机容量的规模。  昌盛日电总部位于青岛即墨市,2011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财政部的1.1亿元拨款,开始探索光伏与农业结合的产业模式。  在青岛科委分管过园区工作的李坚之表示,尽管农业产业化的前景向好,但其前期投入大,回报较长,因此很难获得融资,自有资金占比相当大,进入这一领域的公司往往很快面临无法维持的困境。  而光伏产业在经过此前十多年的高速扩张后,目前单纯只做发电业务已经很难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由于光伏电站一旦建成就需要占用土地长达二、三十年,而政府税收在前五至八年大部分被补贴抵扣,各地政府对于单纯的光伏电站并不积极。光伏与其他产业结合成为出路,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农业+光伏”的模式也是其中之一。  在此前几年在全国布局下电站项目的基础上,昌盛日电最终选择了以与地方政府合作园区的模式。昌盛在即墨当地的农业光伏产业园是其规模最大的项目。  这个名为大沽河流域光伏农业示范园区的项目总规划150MW,由昌盛日电与即墨市合资的项目公司运营,除了光伏发电,还有蔬菜、茶叶、菌类、园艺花木等一系列种植物。园区内的大棚同时承担光伏发电和农业种植的功能,由于共用了大棚支架等设施,成本可以节省40%,每亩约可节省10000元左右的成本,大棚寿命也有所延长。  昌盛日电获得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金太阳”等专项扶持的政府补贴,二是银行的长期贷款。“我们是以光伏电站20年的发电收益权向进出口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做抵押,换能够拿到12到14年不等的基准利率的贷款。”李介绍。  最新的100亿基金还将进一步帮助昌盛日电的项目拓展。前述青岛城投发起的100亿农业光伏基金是青岛市600亿海上丝绸之路基金的一部分,其成立是为了专项投资昌盛日电在全国各地的光伏农业项目。李坚之表示,这笔基金可支持1200MW装机的项目,超过现在昌盛日电建成和在建项目的总和800MW。  昌盛日电力谋上市  除了资金,土地本身也是发展“农业+光伏”面临的问题之一。此前有报道称国内有企业以农业光伏为名获得地方土地,但未见发展农业因而遭受圈地质疑。  李坚之表示,昌盛日电的土地是从当地农民手中流转而来,但因为实际仍然在进行农业种植,因此不需改变农业用地的性质,没有土地使用税的成本。而对于农民来说,昌盛日电的园区可以为他们提供工作,解决了其就业问题,并且还能增加收入。  对于这类园区来说,保证其长期业务开展提供就业关系着其土地使用的正当性。为此昌盛日电提出了“4:4:2”的园区发展模式——40%的园区面积由昌盛日电和旗下的专业农业公司经营,40%的面积提供给本地的农业专业化企业入园经营,剩余20%用于农业创客孵化。  李坚之介绍,前两者是将其昌盛日电的优势与地方的优势农业相结合,因为各个地方的产业有所不同,而孵化器功能的设置则是出于园区长期发展的需求,目的是培养园区农产品(000061,股吧)的产业化。“这样就同时吸引了回乡农民工、大学生以及地方农业技术合作社的力量,获得了土地,解决的就业,吸收了技术”李坚之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上述示范园区看到,昌盛日电已经建立了创客大学和创客空间,除了提供创业的办公空间之外,还向各个创业团队提供政策、法律、资金等多方面的咨询和支持,已经有茶叶、菌菇、蔬菜相关的商业品牌团队入驻。昌盛日电计划三年扶持出5到8家农业龙头企业,孵化20家以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时培养30到50个家庭农场主,扶植150到200个种植大户。  对于入驻的企业,除了有政府补贴,昌盛日电还通过大棚租金来回收成本。李坚之介绍,光伏电站部分测算八到九年能够回收成本,而农业业务平均需要六到八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农业光伏这一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昌盛日电此外还有工厂屋顶发电、光伏组件生产等业务。昌盛日电人士透露,不同业务板块可能考虑分拆上市。

声明: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wangshiyuan@epins.cn 我们将迅速删除。

  • 敖你参
    新能源+生态农业,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大有可为!
    2017-01-22 00:59:10

    回复

  • 孙件付
    有贷款,有城投,有土地,大大视察还去看。。。实力不可小觑
    2017-01-22 07:49:09

    回复

  • 从孝弋
    2017-01-22 11:49:51

    回复

  • 沃带胞
    辛国斌副部长肯定了昌盛日电在光伏农业产业发展方向上所做出的大量工作,并指出,昌盛日电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实施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来推广产业发展模式,现实解决了光伏产业与现代设施农业科学融合、双效发展的操作难题,不仅发展了新能源的应用,又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升级,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内在驱动力、促进绿色创新发展的优秀示范,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广泛推广。
    2017-01-22 18:09:11

    回复

  • 诸具
    郭树清省长在昌盛日电建设的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听取了企业发展情况介绍,察看了农业创客、土壤改良、插花培训等项目。郭树清省长叮嘱企业负责人,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好企业在产业扶贫中的推动作用,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把发展光伏产业、现代农业、职业培训、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7-01-22 18:11:37

    回复

  • 姬午
    2017-02-06 17:26:40

    回复

  • 俞曲香
    2017-02-07 16:39:37

    回复

  • 嵇倜崃
    2017-02-07 17:42:24

    回复

  • 养柴
    2017-02-14 12:37:37

    回复

  • 费终仰
    2017-02-15 16:49:48

    回复

  • 瞿够奉
    2016年12月 昌盛日电正式启动风电、分布式、售电业务模式,公司从光伏农业向新能源综合应用全面进军。
    2017-02-15 16:55:28

    回复

  • 胡梁眄
    2017-02-15 17:32:18

    回复

  • 白施洲
    2017-02-17 15:23:09

    回复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